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全国首单!安徽创新探路坡耕地治理

  原标题:全国首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耕地指标在安徽成功交易——

  “坡地变梯田”的多赢之效

  原本破碎的坡耕地被改造成了一块块整齐的水平梯田,荒草地变成了绿油油的农田,废弃的采矿宕口也被有效治理,重新披上了“绿装”……这是记者9月6日在滁州市定远县岱山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现场看到的场景。

  8月27日,滁州市定远县岱山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在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交易耕地指标16.28亩,由滁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琅琊分局竞得,交易额总计207.96万元,主要用于琅琊区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

  这是全国首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交易,是水土保持领域开展水土流失治理与加强耕地保护、维护粮食安全的创新举措。

  9月4日,该交易经公示后确认有效。安徽通过创新治水模式,在治水与土地利用之间找到了一条全新的、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成功转化。

  创新实践:坡耕地治理的安徽探索

  “过去这片是荒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治理后流转给了种田大户,种上了水稻、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定远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孙兆军告诉记者。

  根据2023年安徽省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探索坡耕地、荒坡地治理投入新路径,将治理形成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纳入耕地占补平衡,实施指标收益反哺”。

  省水利厅积极对接省自然资源厅,推动开展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增耕地及新增产能指标收益反哺工作,统筹低效用地等非传统耕地资源。

  “我们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占补平衡、良性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一条既治理水土流失又增加耕地资源的治水新模式,并确定定远县为探索试点。”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副处长陶春姐说。

  2023年8月28日,定远县岱山项目区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批复总投资397.15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4亩。2023年12月24日,该项目竣工验收。

  “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坡耕地改造为水平梯田,修建完善的排水设施和生产道路,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耕地质量。”陶春姐介绍,同时,引导种植户按照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指标核定要求种植粮食作物,杜绝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的发生,使项目区土地利用结构更趋于合理。

  成效初显:新增耕地指标的“热卖”

  截至2024年7月底,项目区504亩坡耕地,经自然资源部门认定,新增耕地17.93亩、净增耕地16.28亩,其中旱地15.02亩、水田1.26亩。

  这些新增的耕地指标在滁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牌交易后,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交易所得将用在何处呢?

  早在试点过程中,定远县在省水利厅的部署和指导下,明确了水土保持新增耕地收益资金的30%奖补给项目区的乡镇用于附属物补偿及后续运行维护,70%继续用于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此举有效弥补了水土保持治理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推动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可持续进行,为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而地方政府建设需要建设用地,那么建设用地从何而来?

  陶春姐表示,此次耕地指标的“热卖”,充分证明了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新增耕地指标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可以用来作为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安徽的生动实践。

  深远影响:新模式带来的多维效益

  安徽在定远县试点探索出的治水新模式,在生态、经济以及“三农”等多领域,激发出多维效益。

  据孙兆军介绍,通过综合治理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项目建设中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耕地面积的增加、土壤质量的提升,促进农业增产;生态环境改善后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发展。新增耕地指标的交易,不仅为地方政府提供了新的财政收入来源,还为后续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提供了有力资金保障。

  “更为重要的是,新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水土保持工作思路和方法,将市场机制引入到水土流失治理中来。这不仅提高了治理效率和效果,还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水土保持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陶春姐补充说。

  安徽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化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保障粮食安全。同时,创新水土保持体制机制,积极推广“定远模式”,不断巩固扩大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指标试点工作成果,通过强化技术指导和培训,全力支持地方积极试点,为全国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徽经验和样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