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在推进高频事项“无证明”办理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以“政府查证”代替“群众自证”。
安徽近几年提出了打造“皖美办电”服务品牌,以此为牵引,持续提升企业获得用电的体验,最大限度减时间、降成本、优服务,助推重大项目快接电、早送电、用好电。在这一基础上,又探索...
安徽出好米,水稻占安徽粮食产量约四成比重,但仍缺乏知名且被广泛认可的高端大米品牌。
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历史上首次突破300万辆,达357万辆,同比增长43.3%。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名山大川孕育灵气,文物遗存实证文明,名家辈出延续根脉,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造化之美与人文之盛相得益彰。...
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是改革所需,也是发展大势。《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时明确提出,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安徽省两会期间,宣城代表团的代表们紧扣“...
近年来,铜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抢抓国家级试点机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不但有效破解了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之困,也...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1月20日上午,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公布了这一重磅数据。...
2024年,全省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21.31万户,经营主体总量达831.55万户、同比增长3.73%。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8%,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1月20日上午,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2024年工作时公布了这一重磅数据。...
安徽高质量发展“含金量”成色几何?数字最有发言权。经济总量跨上5万亿元台阶,粮食产量836.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新能源汽车产量168.4万辆位居全国第二……翻开今年《政府工作报...
经济总量迎来“历史性拐点”,跨上3000亿元台阶;安庆首颗定制的卫星“天仙配号”发射成功……
安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实现新突破,新兴产业聚集地建设迸发新动能。
2025年,滁州市将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努力在省内当先锋、在长三角争进位,奋力开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新局面,努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徽篇章中展现更大作为、作出更...
1月21日上午,省委书记梁言顺来到池州市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安徽日报记者 杨竹 许昊摄 1月21日上午,省委书记梁言顺来到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池州市代...
此次首航,开通安徽省首条至地中海国际滚装运输航线,实现了干支联动、通达江海,标志着安徽港航集团远洋滚装运输船队全新首发,正式进入“远洋时代”和“新能源时代”。此外,安徽港...
“1066秒!”1月20日,在合肥,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刷新世界纪录,实现上亿摄氏度稳态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1066秒。...
放眼马鞍山一江两岸,“智”潮奔涌、“新”风蔚然,“制造”向“智造”转型的精彩故事正在上演。
今年以来,聚焦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淮北市在城市社区实施“四减四增”行动,持续为基层减负,将社区工作者从文山会海、迎评送检、填表报数等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1月2日上午,2025年安徽省第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动员会在合肥举行。
近年来,安徽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动能强劲,未来产业加速起势。...
近年来,安徽紧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前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动能强劲,未来产业加速起势。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聚焦“新质生产力”这一热...
据统计,2024年,集体提案占提案总量比重从上一届的17.9%大幅提升至25.5%。在这其中,党派提案是主力军。
今天,安徽省两会正式启幕。
2024年,安徽省通过“一卡通”累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420.2亿元,同比增长2.54%,惠及全省1422万多人,涉及18个部门35大类119小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