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世宁 通讯员 汪媛媛)“5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三天到账!”湾沚区某企业借助“沉睡专利”破解融资难题,成为当地以“知产”引“资产”的缩影。过去一年,湾沚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新授权发明专利246件,同比激增78.2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8.73件,增速全市第一,创新势能持续释放。
记者从湾沚区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国家级航空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年均服务区内企业超200家,提供专利评估、融资对接460余次;专利导航基地为航空、新能源等产业绘制技术路线图,助力产业链精准布局。全省首个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联盟落地后,年内促成专利转化476件,技术交易额778.32万元,打通产学研壁垒。
政策驱动下,近三年该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达8.86亿元,惠及90家企业;58家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5家航空企业因年授权发明专利超10件获政府奖励。维权体系也同步升级,区级调解委员会年内化解纠纷13起,26部门联合查处侵权案件19起,罚没款19万元。海外维权预警部指导企业应对跨国诉讼,实现风险“早预警、早化解”。
瞄准未来,湾沚区还将深化航空、新能源等“211”产业专利布局,培育百亿级知识产权集群,推动TISC联盟对接长三角资源,加速“知产”向“资产”转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