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心怀“国之大者”,上海代表团热议发展新局

  中国进入“两会时间”。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今年经济增速预期目标设定为6%以上。这个目标不低,底气其来有自。

  同日,参加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时,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代表谈到,“过去一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打赢一场又一场硬仗,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答卷过后,征途再启。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担当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的上海,要如何创造出无愧于党的诞生地的新业绩?

  当好排头兵,城市战略空间优化布局

  春天的第一个信号,发生在上海郊区。

  奉贤新城,森林大道,绿树碧水间,早春翩然而至。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首站调研锚定“五个新城”,强调“加快把新城建设成为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

  两会开幕前三天,上海又有大动作,与苏浙皖三省携手展开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长三角再度实践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

  春回大地,谋定快动。一系列上海“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密集推进,这座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的超大城市,正迎来又一个“春天的故事”。

  “要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在危机挑战中创造发展先机,在外部变局中塑造发展新局。”参加上海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代表强调,对上海来说,要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放在”,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再出发。

  “十四五”,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未来蓝图清晰——

  上海的“十四五”规划明确,要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这是上海在新发展格局中的责任与担当。

  为此,上海的城市战略空间正在重塑。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建设,握指成拳,直指上海未来发展最具活力的重要增长极和发动机。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功能布局,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展到杭州湾北岸,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串珠成线,像极一张“拉开的弓”,强力拉动全国经济发展。

  这座城市,开放姿态一如既往。此次两会,支持浦东探索开展综合性改革试点首次写入计划报告,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代表表示,这对浦东是重大利好,“实际上是赋予了浦东突破攻坚、探路引领的重大任务”。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代表介绍,“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已成为临港新片区的工作常态。他透露,揭牌一年多来,临港新片区发布了130多项政策,取得30多项首创性的改革创新案例。下一步,临港新片区要强化“国家队意识”,坚定不移为服务国家战略需要“试制度、探新路”。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靖代表建议,上海要加大“十四五”期间对国家战略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政策聚焦,赋予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更大的改革、开放自主权,先行先试,加大压力测试,代表国家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重中之重,仍在“开放”。上海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开放,就要尽可能打破制约要素流动的各种阻碍,也必须以格外开放包容的心态把握新趋势、探索新模式。

  种好试验田,引导城市肌理提升转型

  积蓄能量,往往是一个长期过程。

  2020年年尾,寒潮来袭。夜间,一根水管爆裂,积水淹没超过60米路段。在“一网统管”城市运行体系调度下,公安、水务、应急、城投、消防等部门迅速集结抢修,85分钟后,道路恢复通行。

  依托数字化提升治理能力,上海城市的应急响应效率,以“分”来衡量。

  2020年疫情爆发,人们宅家不寂寞。拼多多、哔哩哔哩、小红书、喜马拉雅……诞生在上海的新生代互联网头部企业,助力云上生活依旧精彩。

  不知不觉,上海在线新经济积蓄了充沛能量。2020年上海在线新经济逆势增长12%。2021年,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预计超5000亿元,占GDP比重全国领先。

  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为核心的“两张网”、疫情期间普遍使用的“随申码”等为代表的数字化应用,为这座超大城市有序运转提供重要支撑。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我国全面打响数字化发展的发令枪。

  上海,已经行动。2021年1月4日,把握超大城市发展规律,上海率先在全国发布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将其视为上海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载体。

  在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张兆安代表看来,开放是个多层次概念,不仅指向经济领域对外开放,更包含制度、观念等全方位开放,既对外、也对内,既面向市场主体、也面向社会各界,不仅要破除对外屏障,亦需破除内部壁垒。

  城市数字化转型,开放同样是题中之意。

  两会现场,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陈鸣波代表谈到,上海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着眼经济、生活、治理三大领域。以在线新经济企业为例,上海为企业量身定制公共数据定点开放专门政策,充分释放数据新要素红利。把各类应用场景作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最大试验场。

  努力将先发优势化为领先态势。作为治理数字化转型重要抓手,上海“一网通办”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指向,接入事项3071项,日均办事17.3万件,全程网办率约50%,实名用户超过4400万。

  敢闯无人区,践行国家使命上海担当

  上海向来敢于担当国家使命。

  自贸区以及新片区、科创板、长三角、进博会……近年来,党中央交给上海的多项重大任务,为上海的改革发展前行辟出广阔空间。

  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涉及上海的若干重点工作: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加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创新,扎实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带动作用,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深化“证照分离”改革……

  使命在肩,勇于担当。在中国经济向高质量迈进征程中,科技创新是落子布局的关键一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都把科技创新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育先机、开新局,就得抓住创新这一最大最重要的变量。

  两会现场,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上海代表团团长蒋卓庆代表建议,推动一批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在长三角区域先行先试,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和国家原始创新的策源地。

  “从根本来讲,国家经济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没有科技含量,一定上不去。要解决我国经济发展问题,创新是唯一道路。”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代表说,上海建设科创中心,经过多年努力已初步具备框架,“关键是后面5至10年,有铺垫、有突破、有层次地在大框架下扎实把事情做好。”

  结合国家所需和上海实际,多年来,上海埋头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0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已提高至4.1%左右。今天的张江科技城,上海量子科学研究中心、上海光源二期等大科学装置正如火如荼建设,未来这些“国之重器”,有望助力中国创新能力迈上一个新台阶。

  杭迎伟代表表示,浦东正在全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为进一步夯实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希望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在浦东布局更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更多国家级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在浦东开展科创研究,强化浦东科技创新策源功能。

  奋勇探索创新“无人区”,是上海的担当。毕竟,科技创新的源头一定是基础研究。

  “上海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责无旁贷。”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所长李林代表分析,“我们现在科研能力不差,创新能力不行。上海要勇于走向‘无人区’,特别是引导企业、社会将眼光更多投向基础研究,注重科技原创能力的建设,集中力量解决‘从0到1’的问题。”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汤亮代表建议,当下各大城市的科研创新中心、示范区和创新基地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既有“国家队”,也有“地方队”,彼此要进一步区分攻关的重点和突破的重点。同时,各级政府要引导并鼓励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上,放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上。

  正如张兆安代表分析,“新的供给会创造新的需求。从技术创新,到产品创新,包括工艺流程创新、管理创新等等,一系列的创新活动会带来新的供给,并催生新的需求,这样一盘棋就能活起来。”

  上海已在冲刺。李强代表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上海实际全力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各项国家战略任务,努力开好局起好步,创造新奇迹,展现新气象,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