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28个!宁波为何拥有数量最多的“隐形冠军”?

  原题:

  从宁波制造看中国制造的发展逻辑

  28个!宁波为何拥有数量最多的“隐形冠军”?

全世界每8节电池里就有1节是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这是6月11日拍摄的该公司生产线。(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大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几十项核心技术打破国际垄断。这是6月12日拍摄的该公司展厅。(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缺乏超大规模的“航母”企业,也没有太多耳熟能详的品牌。宁波,在中国经济版图中似乎“辨识度”不高。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似乎并不起眼的东部城市,却拥有28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成为中国制造不惧风雨的中坚力量。

  宁波制造的魅力,富有启迪。

  一批敢想敢做的“螺丝钉”企业

  一根丝,有时折射了一国制造的力度。

  在宁波博德高科股份有限公司,记者见证了现代工业的“精度”:直径只有发丝六分之一的切割丝,是手表、飞机发动机等精密设备的关键部件。

  公司总裁万林辉说,长期深耕切割丝领域,博德高科在一根金属丝上做出了10余项专利,占领国内切割丝高端市场70%的份额。

  像博德高科一样,在宁波,有很多鲜为人知却至关重要的企业。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专注一个领域,虽无耀眼光环或惊人规模,却用潜心经营成就了当仁不让的业界地位。

  隐形冠军,泛指在细分领域绝对领先却不为人熟知的企业,被视为制造体系的“螺丝钉”,是衡量一国制造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

  在工信部公布的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中,宁波有28家企业上榜。为什么他们可以成为冠军?成功背后有哪些密码?

  敢于瞄准核心技术,敢于对标世界巨头,敢于投入不断创新……敢想敢做,是这些企业最突出的共性。

  “很多人认为我在开玩笑。一个初创企业怎么敢动国际巨头的‘奶酪’?我们就是奔着攻克垄断去的!”宁波长阳科技公司董事长金亚东说。

  光学反射膜是平板显示最核心的材料,被称为信息时代的“眼睛”,曾长期被日本等国家垄断。

  9年前,刚刚成立的长阳科技就向这种材料发起“进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力量科技创新。今天,团队不仅掌握了技术,更成为全球反射膜领域的“单打冠军”,是京东方、富士康等知名企业背后的“小巨人”。

  聚焦芯片核心材料、瞄准智能传感、发力“笔尖钢”……细细梳理便可发现,这28家企业毫无例外地选择向前沿技术、关键领域发起冲击。有的和国际巨头一较高下,有的甚至将目光瞄向“无人区”。这些企业中,有9家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平均有效专利200项。

  国际化步伐同样大胆。电脑横机制造商慈星股份收购行业巨头瑞士事坦格,均胜电子将日本高田收入囊中……“蛇吞象”的故事持续上演。

  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曾用“颠覆式创新”来描述后来者对先行者的超越,这种超越的根基源于胆识——敢于全力创新,敢于应对挑战,敢于逃离舒适区,敢于面对失败。

  这也正是这些冠军企业给予我们的启迪。

  一群愿意说“不”的企业家

  “我不会别的”“我不懂房地产”……在宁波,记者遇到很多愿意说“不”的企业家。拒绝投机,不愿露面,几十年如一日“钻牛角尖”。

  从钢材研制到墨水沟槽、弹簧制造,一支圆珠笔,贝发集团董事长邱智铭研究了20余年。即便是无纸化生活已经盛行的今天,邱智铭依然在一支笔上做出10余项专利,将看似几块钱的小买卖一点一滴“磨”成了数亿元的大生意。

  “做专才能做强,这个顺序不能变。”邱智铭笑着说。

  一支笔的沉淀,折射了做实业应有的务实与专注。

  有人说,企业的天性是逐利。或为抵御风险,或为挣一把快钱,涉足广泛的现象在今天很普遍。但在宁波隐形冠军企业身上,却有着这样一种“执拗”:只会花“笨功夫”,只埋头一个领域,即便已经成为行业龙头,仍不偏不离。

  宁波北仑,记者见到了国际服装大牌背后的“巨人”——申洲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荣。深耕服装加工几十年,申洲早已牢牢掌控全球针织运动服饰供应链。

  “申洲有能力,有资本,就没想过做品牌吗?”

  “我们老家有句话,本事大的人做大事。我只会做小事,就把小事做好,做到极致。”马建荣笑着回答。

  从纱线研制、协同设计到数码印花、智能制造,申洲将旁人眼中“不值钱”的制造做出令业内惊叹的利润率,改变了传统的“微笑曲线”逻辑。

  和“执拗”相对应的,还有对融资、扩张相对“保守”的心态。记者调查发现,这些隐形冠军企业通常保持较低的融资杠杆,不刻意追求规模,不聚焦增长速度,稳扎稳打,保持自己的节奏——

  海天塑机董事长张静章年逾古稀,仍坚持每年出国几次,密切关注国际市场一举一动,稳健地向国际化迈进。

  “我们不求快,一年迈一步。”他说,企业的布局源于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吃透行业发展趋势,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低调、务实、严谨,“保守”的宁波企业在读懂市场中得到市场的回报。

  做实业,需要朴素专注;兴实业,重在实实在在。

  诚然,今天的中国制造面临着严峻挑战。但相对外部环境的改善,转型升级的专注力才是真正的内因和决定性力量。

  一种坚韧不拔的实业品格

  一枚拓在展石上的厚厚手印,成为宁波帮博物馆最抢眼的摆饰。馆长王辉说,这是“红帮裁缝”传人戴祖贻的手模,因常年握刀剪裁,手部肌肉格外厚实。“来这里的游客都会伸手一试,却少有人能触满整个空间。”

  一枚手印,一种力量。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直至成为行业的冠军,是很多宁波企业共有的实业品格。

  市区驱车几十公里,记者来到宁波慈溪,一家名为“宁波天生密封件有限公司”的行业冠军坐落于此。

  密封件,是重型装备中极为关键的“小零件”,一丝一毫的差池都会影响整体运行安全。从记忆钢材、石墨垫片到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公司董事长励行根团队从材料起步,几十年磨一剑,终以国产的“C型密封环”替代进口,打破了国外公司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垄断。

  材料领域研发周期长、投入高。艰难时,供应商账款还不上,团队领不到工资。“做企业,哪有一口吃个胖子?关键就是认准方向坚定走下去。”励行根说。把“小零件”做到最专、最精、最好,靠着这份锲而不舍,天生密封件终成“小巨人”。

  如果说对目标是否坚持,决定了企业能否走下去;那么对待失败的态度,决定了这条路能走多远。

  1985年,44岁的茅理翔以几台旧冲床和少许资金起家创办慈溪无线电九厂,创业伊始就遇到行业调控,工厂8个月停工,6个月发不出工资。

  但茅理翔没有放弃,瞄准电子点火器进行突围,又将电子点火器升级为点火枪,一度做到产销世界第一。

  然而,困难总是一个接着一个。

  刚缓过劲来,却发现整个行业大打价格战,没有自主技术、没有自主品牌,企业举步维艰。茅理翔决定二次创业,深耕厨电,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这才有了今天的方太集团。

  将每根数据线、插孔做到极致,公牛历经浮沉,终成年销售90亿元的“插座大王”;投入、试验、失败、再投入,一次次跌倒爬起,江丰电子最终填补国内高纯溅射靶材工艺空白……宁波这些企业的身上,都有着一股“能扛事”的劲头。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今天的中国制造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会面临新旧矛盾的困扰,遭遇难以预测的挑战。越是这个时候,就越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越要拿出水滴石穿的韧劲儿。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57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