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文化热点

上海音乐厅:市民走进音乐世界的文化客厅

  原标题:平移20年来不断探索自身定位,创造诸多“第一”和“唯一”

  上海音乐厅:市民走进音乐世界的文化客厅

  2004年10月1日,时年74岁的上海音乐厅,在历经一年多时间往东南方向成功平移66.46米后重新对外开放。这座老建筑完成一次奇迹般的“重生”。

  今年,94岁的上海音乐厅迎来平移20周年纪念。日前,上海音乐厅推出的“老友记”活动中,不少乐迷收获了限定“大师现场”时光胶片。乐迷coffeetin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这些年来在上海音乐厅“打卡”的厚厚一叠票根,“最早听的一场音乐会是在幼儿园,记得坐在上海音乐厅的二楼。这些年,纸质票根式样不断变化,而我对上海音乐厅的爱始终没变”。

  平移20年来,每个乐季,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不乏蜚声世界乐坛的名家、名团的身影,更创造了上海乃至全国舞台的诸多“第一”和“唯一”。上海音乐厅也见证了上海文化发展,不断探索自身定位,成为市民心中的“音乐文化客厅”。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个音乐殿堂,让我们有机会聆听大师的作品,感受艺术家的坚持和专注。”乐迷刘先生希望上海音乐厅未来继续专注音乐艺术的传播和公益事业,让更多市民受益。

  坚持“小而精”特色

  上海音乐厅原名“南京大戏院”,始建于1930年,最初以放映电影为主。这里演过歌剧《白毛女》,接待过梅兰芳等艺术家。1959年更名为“上海音乐厅”,是全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

  2002年,“年过古稀”的上海音乐厅为顺应上海城市更新规划,实行保护性迁移,重达5000多吨的建筑平移66.46米、抬升3.38米,这一工程在当时属全国首例。

  上海音乐厅平移后重新开业的20年间,不断探索自身定位:坚持音乐厅“小而精”的特色,坚持专业度。在演出内容的挑选上,坚守古典音乐的原汁原味,向观众呈现重量级古典独奏大师、精品室内乐、古乐名团等作品。同时积极对接世界音乐发展潮流,挑选多元、跨界演出,满足不同观众需求。

  “平移之后,我来音乐厅的次数更多了,参加了很多次星期广播音乐会,也指挥过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等在音乐厅的演出。”知名指挥家、音乐教育家张国勇与上海音乐厅有着不解之缘。1983年,他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指挥系毕业时的毕业音乐会就在上海音乐厅举行。1997年,他从莫斯科留学归来后的首场演出也选在上海音乐厅的舞台。

  “当年听到音乐厅要平移的消息,对于我们这些非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生怕把这个历史建筑给毁了。平移工程完成后,音乐厅内部音响效果和后台设施都有很大改观,外围绿化环境也变得更好,我们都松了一口气。”张国勇说,音乐会的氛围越来越好,听众欣赏水平也越来越高。

  乐迷刘恩惠也是见证人之一。今年8月10日、11日晚,刘恩惠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观看了世界著名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与享誉国际的指挥家瓦西里·佩特连科联袂带来的精彩演出。这也是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024—25音乐季开幕暨平移20周年特别呈现音乐会。

  这场音乐会,刘恩惠等了20年。2004年10月1日,平移后的上海音乐厅正式对外开放,邀请英国皇家爱乐乐团首个登上“新音乐厅”舞台演出,一票难求。“2004年,我对现场音乐会产生兴趣,在这之前我更习惯在家用音响听古典音乐。上海音乐厅完成平移是件大事,但当我得知英国皇家爱乐的平移开幕音乐会时,票子已经卖完。”刘恩惠清楚地记得,开幕音乐会正值国庆节放假,他来到音乐厅新址门口,希望等到一张退票,“最终没有成功”。

  20年来,刘恩惠在上海音乐厅观看了很多场音乐会,既有杨松斯率领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蒂勒曼率领慕尼黑爱乐乐团等世界顶尖乐团的音乐会,也有多场“星期广播音乐会”等公益演出。平移20周年之际,上海音乐厅再度邀请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归来。“总算能够弥补遗憾了。”刘恩惠说,上海音乐厅在乐迷心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原创作品“走出去”

  近年来,上海音乐厅一直在尝试新的突破。从“码头”到“源头”,音乐厅在原创道路上不断探索,自制剧目《四两青春》《水腔》等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等驻场演出吸引五湖四海的观众前来观演。

  上海音乐厅B2音乐立方“变身”为可提供各种音乐类型表演的“黑匣子”。创意灵感源自中国神话故事的音乐舞蹈剧场《百鸟朝凤》就是专为B2小剧场运营所做的尝试。在这里,表演者可以近距离与观众交互,创作者可以创造作品的无限可能。

  上海音乐厅原创制作的沉浸式国风音乐剧场《梦了个梦》,开启音乐厅4楼“乐∞新空间”,打破舞台的“第四堵墙”,以多维度的艺术创作手法,为观众带来融合戏剧、舞蹈、音乐的沉浸式国风新体验。

  2021年,由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指导,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上海民族乐团联袂出品,幻维数码参与制作的文旅项目“海上生民乐”一经推出便成为“城中热事”。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驻场演出,“光音故事”大型3D Mapping墙体秀,“何似在人间——新国乐沉浸艺术特展”三位一体,建筑、光影、音乐高度融合,为观众带来震撼人心的沉浸式享受。

  由上海音乐厅管理有限公司制作出品的原创音乐剧《四两青春》受第十三届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的邀请赴韩演出,并获“最佳国际音乐剧”大奖。首演后的5年里,该剧不断打磨,在内容制作与演出阵容上持续创新与提升,并在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展开巡演。

  此外,上海音乐厅“乐∞(乐无穷)”品牌首部委约作品——音乐舞蹈剧场《水腔》,赴法国“2019第73届阿维尼翁戏剧节”off单元展演;第二部委约作品——《逆时之旅》多元融合音乐会,参加英国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150周年线上庆祝展演活动。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说:“这些上海原创音乐作品‘走出去’,向全国、全世界宣传上海城市形象,助力推广上海文化品牌。”

  不靠音乐也“出圈”

  作为演艺大世界核心剧场之一,已经94岁高龄的上海音乐厅,是中国第一座专业音乐厅,也是第一座由华人建筑设计师设计建造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交响乐,是城市历史文化活的载体。作为反映上海多元并存、与时俱进的海派文化精神的地标之一,上海音乐厅不只给市民提供音乐的享受,更提供多维度美的体验。

  2021年,“光音故事”大型3D Map ping墙体秀通过交互式视听体验,利用虚拟光影和真实光影结合,打破上海音乐厅建筑墙面空间限制,让音乐厅化身为流动的字节和音符。上海音乐厅积极打开自身空间,全天候开放参观,吸引更多观众走入音乐厅。今年3月20日起,上海音乐厅推出周一至周六常态化开放自助参观活动,用更加灵活的参观方式又一次不靠音乐“出圈”。

  “作为音乐厅的守门人,一方面要把音乐呈现好,另一方面要保护和利用好建筑本身。”方靓说,“不同于别的老建筑,上海音乐厅平移过,它的日常使用率非常高,包括音乐会以及常态开放等,我们需密切关注它的健康状况。我们定期请专家监测、维护,保证它的安全度和美观度。”

  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场所,上海音乐厅以公益普及为己任,推出“音乐午茶”“大师公益”“银杏音乐会”“约课有意思”等公益品牌,为持续培养观众起到了积极作用。刘恩惠说:“上海音乐厅对于城市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只要这座经典建筑伫立在这里,人们就会想起自己曾在音乐厅里度过的美好时光。”

  20年后一次“回归”

  上海音乐厅与城市、音乐、人们相关的故事不断上演。自称铁血古典迷的“散装哥布林”回忆道,“小时候爸妈带我在这里听过不少室内乐名团,自己工作后又陆陆续续听了陈萨、大提卡普松、Sheku、鲍罗丁四重奏等。下一个乐季的演出也非常高水平,已经买了好几场的票。”

  此前不久举行的凯迪拉克·上海音乐厅2024—25音乐季开幕暨平移20周年特别呈现音乐会,呈现了平移20年以来音乐厅与上海这座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时空共振、共鸣。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由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赞助。乐团通常每年演出约200场音乐会,全球现场和在线观众超过6000万人次。此次来到上海音乐厅演出,对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来说,是时隔20年后的一次“回归”。对新任音乐总监瓦西里·佩特连来说,同样是一次重访。这位上海音乐厅的老朋友,曾在14年前率利物浦皇家爱乐乐团来此演出。

  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为上海音乐厅平移20周年特别呈现的两场音乐会中,除《天方夜谭》、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等经典的西方作品外,曲目编排还加入了中国作曲家关峡的《木兰诗篇》和谭盾的《卧虎藏龙》,中西音乐在此交融。

  作曲家关峡的《木兰诗篇》创作内容来自中国古老文学创作《木兰辞》。这部作品最初是以作曲家关峡和作家刘麟共同创作的民族主义歌剧的形式上演,在国内外都获得赞誉。本次音乐会演出的版本是关峡应北京现代音乐节总监叶小纲邀请,将歌剧《木兰诗篇》中的部分声乐、器乐段落重新架构成的无声乐版《木兰诗篇》集成曲。

  科恩戈尔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之一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由小提琴家陈锐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共同演绎。陈锐演奏的1714年“海豚”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曾是著名小提琴家亚沙·海菲兹的专属用琴,2008年随日本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到访过上海音乐厅。如今,这把“百年名琴”第二次响彻上海音乐厅。

  在张国勇眼里,上海音乐厅与中国其他所有音乐演出场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拥有厚重的历史。“上海是一个国际大都市,不光要有现代的东西,更要有传统的东西,艺术发展需要一个传承的过程。上海音乐厅见证了上海文化发展的历程,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文艺评论家、原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评价:“20年来,上海音乐厅以小、精、特、专的差异化个性特色,以专业的态度和满腔的艺术热情,为上海成为亚洲演艺之都作出了独特而杰出的贡献。同时,音乐厅以人为本,敞开胸怀,主动亲近服务广大音乐爱好者,成为他们走进音乐世界的文化客厅。上海音乐厅,曾经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上海市民心中永远的音乐文化客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3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