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一本“治村宝典”,书写20年

足迹:2004年6月9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黄岩区东城街道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时,指出黄岩区推行“三化十二制”这个措施比较好,东城街道在执行方面结合实际,有很多实际的经验,这些好的经验在东城街道已经取得好的效果,可以进一步探讨、总结、完善、提高,进而推广。

台传媒记者颜 彤 台传媒通讯员陈建平

11月26日晚,华灯初上,黄岩区九峰公园里人潮如织:有在广场上肆意舞蹈的,有在湖边消食散步的,也有带孩子嬉戏玩耍的。

一年到头,九峰公园总是热闹非凡。

这样的美好图景,离不开该街道对“三化十二制”这本“治村宝典”的多年探索与实践。

最初的“三化十二制”于2004年推出,指村级组织运行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村务监督民主化及与之相配套的十二项制度规定。

20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东城街道的行政村由10个缩减至3个,社区则由11个增加至16个,占比达黄岩区社区总数的45%。在适应城市化治理新要求的同时,该街道不断继承村级治理“三化十二制”的精神和内核,逐渐探索出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三化十二制”,让这部“宝典”焕发新时代光辉。

党建引领规范化:让“一团麻”拧成“一股绳”

自1998年起,黄岩区结合各村治理的实践,探索实行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委会向村党组织报告工作制度等,并于2004年出台实施《黄岩区村级管理工作规则》,在全区进行推广。

20年来,“三化十二制”经历了5次迭代升级,始终不变的是,党的领导一直处于核心位置。

走进双浦社区,一栋栋别墅式小康楼拔地而起,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里老人们悠闲地拉着家常,廊亭小公园里孩子们在肆意奔跑,欢笑声此起彼伏。20年前,这里还是个遭遇超级台风袭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的落后村。

那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双浦实地指导灾后重建工作,给了全村干部群众莫大的信心和决心。自此,双浦一直牢记嘱托,将“三化十二制”作为治村法宝。

2019年,双浦村整村改制为双浦社区。“然而,对居民来说,新的社区班子是‘外来客’,原来村里的各类组织仍是不可忽视的治理力量。”回忆起刚来时的场景,双浦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苏柳伊有些无奈。

如何实现对社区各项事业的有效领导?双浦做了个决定:社区成立党支部,将原来的村党支部委员吸收进社区班子里,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同时,在党建引领下,双浦在原先“1+3+N”网格治理力量的基础上,每个微格成立“邻距离”党小组,通过深度融合“党员联系户”制度,逐渐形成一张能够源源不断获取居民意见的“网”。

随后,甬台温铁路、台金铁路、东官河综合整治等一批重大项目纷纷落地双浦,“落后村”终于成功蜕变成为集体经济年收入近300万元的新农村、新社区,在奔赴小康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21年6月,双浦社区与周边的嘉盛社区、红四村、公元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组建“振东”党建联建,并吸收黄岩区委老干部局、黄岩区供销社等结对部门作为联建单位,从而实现片区内资源、服务共享。

“因为公元股份,双浦社区外来务工人员有2000多人,我们与其达成了出租房管理互助协议,在方便企业安排员工住宿的同时,也帮助居民减少房屋空窗期,增加收入。”苏柳伊笑道,“同时,双浦作为招聘点之一,目前社区里就有百来个人在公元股份就职,约占总人口的10%。”

“在东城,‘三化十二制’在协调关系上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建强党支部,激发党员的力量,是解开治理这一团‘乱麻’的线头所在。”东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虹说。

社区治理民主化: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茶余饭后,嘉盛社区皇家兰庭小区里散步的人越来越多。在小区四处,散布着14组电动自行车充电棚,棚内车辆停放有序,其中,有8组车棚是今年年初新建的。

“原先,楼道、地下室、架空层停满了电动车。现在环境变好了,充电也安全便捷了许多!”看着“必经之处”从原先的一团乱麻到如今的宽敞明亮,桑淼倍感欣慰。

桑淼是皇家兰庭小区业委会的成员,在他看来,这样的改变并不容易。

去年7月,部分业主指出电动自行车不规范停放的危害,建议增设充电车棚,杜绝违规停车行为。然而,这却遭到了许多人的质疑——有没有必要建新车棚、谁来出钱、设点在哪里——众口难调,阻力重重。

面对居民多元化利益诉求,嘉盛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奕欣决定用“1385”议事协商工作法来进行民主决策。

“1385”即“1”个事项、“3”种协商方式、“8”方主体和“5”步工作法。在八方主体中,不仅有社区两委、业委会、物业,还有居民代表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协商决策。通过这一体系,居民的需求和关切可以被全面知悉并响应,从而确保议事的高效性和针对性。

嘉盛社区前后召开了十余次会议,从建几个、在哪建到何时完工,每一个细节都被摆在台面上商量,每一个结果都向居民公开。最终,决议通过皇家兰庭小区新增8组充电棚,并于今年年初投入使用。

从调解邻里矛盾到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公共空间等,嘉盛社区把“社区自己干”变成“大家一起干”,让社区、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居民“管事”,突破了以往社区协商的零散化、随意化、形式化的困境,为社区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1385”工作法正是东城街道“三化十二制”在基层治理的具体体现。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从最初的“村民自治法制化”到如今的“社区治理民主化”,民主自治意识早已在东城遍地生花,“三化十二制”的内涵愈发丰富,内核却始终不变。

目前,东城街道下辖16个社区均已形成协商议事机制,沿用重大事项“五议两公开”的原则,截至目前,各社区共收集开展协商议事200余场次,反馈解决居民诉求500余件,约90%的矛盾纠纷都能在村社一级化解。

居务监督法治化:共建共享阳光社区

每月的15日,是塔苑社区“雷打不动”的碰头会。这一天,党员大会与居监会的月度例会同期召开。

在会上,社区党总支将近期的财务支出及重大事项进行汇报,同时指出各个小区当下存在的难点、痛点,居监会成员、党员及居民代表则会针对社区、业委会的工作提出最新发现的问题及建议。

“这是一个双向监督的过程。”塔苑社区负责人章艳说。

实现有效监督是社区治理“三化十二制”的核心之一。作为黄岩最早的拆迁区,塔苑社区是一个以典型老旧小区为主的老社区,居民老龄化程度较高,参与社区监督的积极性也很高。居监会的成立,适逢其时。

在塔苑,居监会的主要成员是社工与居民,无论是社区的居务与账务,还是业委会的选举与成立等,居监会成员都会第一时间了解掌握情况,全程跟进直到事情落下帷幕、问题得到解决。

“让大家参与监督的本质是让多元的需求落地,让因不公开、不透明而产生的复杂矛盾得以化解。这样一来,居民们知道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可以找社区,社区的公信力也得到了提升。”塔苑社区居监会主任童岚说。

在“三务”公开栏上,党务、居务、账务内容全面、实时更新。

“村账笔笔清、村事人人议、村务人人明”是群众对“三化十二制”通俗的解读。这一点,在东城街道探索社区治理的过程中依然被奉为圭臬。

在该街道的村账代理中心,每季度都会收到来自辖区内不同业委会的财务报表与收支票据。在专业工作人员进行代入账、审计等环节后,相关结果会全部反馈到各个业委会,再由他们向居民公示。

“业财街理”的这一模式,主要是为了破解由于业委会缺乏专业的财务人员,而产生的小区公共资金项目混乱、资金流向不明、财务记账不规范、业委会有效监督难等问题。目前,该街道已经运行“业财街理”模式两年多时间,辖区内共有9个小区的业委会已采用该模式。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社区与村存在许多不同。环境在变化,制度也要与时俱进,这些年我们也一直围绕如何让‘三化十二制’在基层治理中继续发挥引领性作用做不断尝试。2022年,街道成立了综合信息指挥室,做到‘身在指挥室,眼观全街道’,今年3月又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让群众能办成事。”对于当下与未来,东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晗足够笃定。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20年来,东城街道一任接着一任干,在经历了行政村规模调整、村改社区等变迁后,持续深化“三化十二制”的实践探索,让这部“治村经”在新时代新征程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