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聚焦“4266”产业体系构建,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

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努力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最鲜明的标识。

企业是持续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各类企业如何在不同领域、细分赛道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南京又是如何充分发挥禀赋优势,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在何处:“掘金”太空资源,参与中国版“星链”计划

“早在2012年,大家对人工智能还不是很了解的时候,出门问问就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前沿技术探索。当下我们正在探索如何从为产品赋能到为产业赋能,进而驱动更大价值的创造。”出门问问创始人李志飞表示。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被认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要阵地。坐落于栖霞区科创路红枫科技园的出门问问,深耕生成式AI和语音交互多年,是亚洲为数不多的具有建立通用大模型能力的AI公司。

李志飞说,语音交互落地到各种场景方面的探索主要有两个方向,分别是上游跟芯片的深度集成和下游垂直行业的深度绑定。目前,出门问问已经做了消费电子、金融、保险、地产等场景的探索,并为全球创作者提供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

其中,“魔音工坊”已与新浪、喜马拉雅、微信读书等知名海内外多媒体平台及企业达成合作。“出门问问车载前装‘离线在线融合语音助手’已落地多款某大型车企主力车型。”李志飞告诉记者。

AI世界充满想象,商业航天潜力无限。起源太空(南京)科技有限公司瞄准未来产业,是我国首家致力于太空资源开采和利用的商业公司,已向太空成功发射航天器和太空望远镜。

其中,“NEO-01太空采矿机器人”以及“仰望一号”太空天文望远镜,为中国乃至国际创造了多个“首次”,填补了中国在该领域的空白。

南京英田光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则是率先承接中国卫星互联网“新基建”激光通信载荷研制的民营企业。公司总经理周子元向记者介绍,去年,英田光学以第一名中标星网集团激光通信载荷招标项目,并于同年顺利通过系统验收,这标志着公司将成为未来中国版“星链”计划的主要建设者之一。

3月11日,运粮河西路99号1号楼的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实验室内,研发人员正忙着研发新药。

“我们拥有一条包括30余个小分子与生物药在内的新药品种产品管线,其中,临床I期6个、II期3个、III期3个。”圣和药业董事长、总经理王勇介绍,这些创新药,有的已进入上市前临床研究阶段,有的则处于临床研究的最后阶段,基本是抗肿瘤的新药。

抗肿瘤、抗病毒、抗感染领域新药的研发及销售,是圣和药业的主要业务,目前已拥有十多种剂型生产线,多达30余种药品行销国内市场。去年5月,其自主研发的化学1类创新药品种奥磷布韦片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CV NS5B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为病毒复制所必需)抑制剂,给国内广大丙肝患者带来福音。

向“新”发力:激发创新研发原动力锻造人才链,宁企各有“高招”

“创新研发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原动力。”在王勇看来,正是长期坚持实施产品研发创新战略,才有了如今的圣和。

王勇透露,2002年,圣和当时主营收入不到3000万元,科研人员不到10位,且以本科学历为主,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决定研发只做创新药。正因为走创新研发之路,圣和2009年进入中国5000多家制药工业企业100强。

目前,圣和药业研发投入占比常年稳定在20%以上,并不断会聚培育高端人才,通过完善股权激励等多元化分配方式、“学帮带”等人才梯队培育方式,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的资金链和人才链支撑。

“未来,公司将始终坚持做到用不低于销售收入的25%资源进行创新药的研发。”王勇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南京多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代表,都将创新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纷纷打造顶尖的专业人才团队。

“成绩的背后,是起源太空横跨空间科学、航天工程、矿物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太空法律与政策等领域的人才使然。”起源太空联合创始人兼公司总经理喻天弘认为。

翻开起源太空的研发团队成员名单,几乎都毕业于海内外一流高校,累计参加数十个型号的卫星、飞船、空间站等研制任务。

“公司还吸引了欧洲航天局的太空资源行业专家加入团队,这在国内也是首次。”喻天弘说,为了让科研人才“轻装上阵”,公司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真正激发和释放科研队伍的创新活力,并与紫金山天文台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培养人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过去产学研合作,以科研院校为主体、技术为导向进行成果转化,现在企业是‘出卷人’,可以将市场应用需求加速反馈给研发主体,进而推动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周子元介绍,多年来,英田光学与南京大学、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等大学大院大所始终保持密切的产学研合作。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作用彰显。英田光学以精密光学系统解决方案为核心竞争力,参与了多项国家星地和星间激光通信技术验证,成为国内率先完成天地对接试验的商业航天企业。

周子元表示,英田光学将紧跟国家卫星互联网建设步伐,继续构建优化产学研用“合作圈”,以实际行动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中国空间一体化高速骨干通信网络的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从“新”启航:聚焦“4266”产业体系构建,高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南京,有着大量展现出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它们在各自领域爆发强劲竞争力,展露风采。

有着“全球基因合成之王”之称的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余年的专注与深耕,人工基因合成生物制品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过30%。

加大产业链服务能力,持续强链补链延链。近日,全市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链对接专场活动在金斯瑞举行,“链”上企业与高校、医院就产业发展、技术合作等深入交流。现场,金斯瑞和艾洛特医药研究院、省人民医院、传奇生物分别签订意向合作协议。

基因与细胞产业是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南京培育了一批包括金斯瑞、诺唯赞、世和基因、驯鹿生物等在内的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和20多家初创企业,依托江北新区、江宁区、栖霞区3个发展先导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生态。

抢占未来产业,方能勇立潮头。南京积极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6个未来产业新赛道,2023年,全市未来产业业务收入增长28%。

作为先进制造业“国家队”之一,南京市智能电网产业集聚国电南自、国电南瑞、南瑞继保等一批龙头企业,相关企业近1200家,已发展成为覆盖“发、输、变、配、用、调度、通信、综合能源服务、电力网络安全”等九大关键产业链环节的产业集群,其中发、输、变、配、调度等环节领跑全国。

持续增强全球竞争力,助力产业“腾飞”。2023年,全市智能电网业务收入突破3200亿元,今年将目标“锁定”在4200亿元。

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南京高校院所、科创平台等优势明显,全国重点实验室达23家、占全省的75%,在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2个。

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新优势。新年伊始,南京博视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自适应光学眼底影像设备成功“拿证”。公司首席运营官赵晔介绍,该设备的眼底影像精度可达0.7微米,帮助医生发现人眼细胞级微小病变,持续追踪、监测疾病进展及进行预后效果评估,助力精准诊疗、新药研发和科学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南京通过实施产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2023年,全市软件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等产业业务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

撸起袖子加油干,全力奋战“春天里”。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南京正聚焦“4266”产业体系构建,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不断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塑造新动能,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高水平发展新质生产力,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6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