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2024年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论坛举行,南京低碳经济逐“绿”前行——

已近5月,南京“绿”意更浓。

4月27日,以“发展绿色生产力 打造低碳新经济”为主题的2024年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论坛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举行。论坛由江苏省生产力学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江苏擎天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主办。会场内,专家学者精彩观点“绿”潮澎湃;会场外,南京低碳经济蓬勃发展、逐“绿”前行。会场内外,新“绿”遍金陵。

传统产业主动变“绿”

论坛精彩观点

江苏省钢铁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洪冰表示,南京是重要的产钢大市,拥有南钢、梅钢等在内的一批龙头企业。“南京钢铁行业要自我约束粗钢产量,同时全流程普及应用低碳绿色技术,着力破解每一个工序环节的绿色低碳问题,实施工艺变革,促进全流程本质减排。”

场外绿色亮点

距离论坛会场不远的南钢,满眼都是树木、花草,孔雀撑开羽屏,春风吹动一湖春水。

作为一家成立六十多年的大型钢企,昔日“钢铁侠”今朝已变“绿巨人”,企业园区如今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像我国许多钢铁企业一样,他们的绿色转型也经历了阵痛。除了大量投入资金,如何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更是整个行业减排的痛点。

“改造过程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如何选择一种高效、稳定、可靠、长期的技术方案,因为中国超低排放的标准,目前在全世界是最严格的,很多技术是第一次尝试或使用,就像是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南钢安全环保部环境管理室主任牛奔说,“通过大量的反复论证、实验,南钢最终实现了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污染物排放大幅度减少,吨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降低了60.5%、74.3%、89.6%。”

新兴产业争先造“绿”

论坛精彩观点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导、国家杰青刘宇表示,在减排前期,高耗能的重工业、轻工业和电力部门贡献最大,而到了后期,高耗能的产业大大减少,占据较大份额的轻工业和服务业就成了减排“主力”,而越早减排对企业发展越有利。

场外绿色亮点

在南京,众多企业已经开始赶节能减排的“早班车”。

在LG新能源南京的三家工厂内,电池废弃物有了新去处。企业将经过金属提炼得到的金属盐类物质,加工成电池生产需要用的原材料三元前驱体。“其中的阳极活性物质,将继续回到我们的锂离子电池用电极的生产线上。”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要把材料‘吃干榨净’。”

“产品年销售额约为3000万美元,并在近三年保持着每年20%到30%的增长。”南京鼎基工具有限公司人事经理曹影口中的产品,就是公司的汽油发电机组,产品在中国制造网上持续热销。

一个外表看上去平平无奇的汽油发电机组,为什么能畅销海外?“绿色”是原因之一。

“产品外包装彩盒可回收,塑料袋是可降解材料;产品塑料机壳使用可回收材料;产品均使用更环保的锂电池,放弃使用廉价的镍铬电池……”曹影说。

记者从焦点科技旗下中国制造网了解到,近3年来,中国制造网国际站设立的“绿色中国制造”专区流量增速明显。近千家外贸企业的绿色制造产品汇聚其中,包括南京鼎基工具有限公司的汽油发电机组等在内的绿色制造产品销量不断攀升。中国制造网数据显示,2023年平台“新三样”商机增长显著,其中储能系统商机同比上涨803%,二手电动载人汽车及库存车辆同比上涨509%,电动载人汽车同比上涨225%。

产业全链布局新“绿”

论坛精彩观点

“低碳减排不是一个企业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大家齐头并进下‘一盘棋’。”在论坛演讲时,北京中碳众和认证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宗挺说,部分行业产业链条较长,上游的成品可能就是下游的原材料,即使下游本身环节生产过程中碳排放量不高,但却可能因为上游生产环节排放量高而“拖后腿”。

场外绿色亮点

芯数可达3456芯,管壁却只有0.1毫米!

在南京经开区,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南京华信藤仓光通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化光缆生产线飞速运转。

这里的光缆不但技术先进,更充满绿色“元素”。近年来,企业不断扩大抽丝线固化LED(发光二极管)灯的使用,逐步降低老式UV灯(紫外线灯管)的使用。

“UV灯发光就类似于烧红的铁能发光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电能转化为热能白白浪费掉,而LED灯可以直接把电能转换成光能。”总经理李威解释说,公司在抽丝产线上陆续加装了30余条线的固化LED灯组,年节约用电2000多万千瓦时。

此刻,拿到江苏省绿色工厂“身份证”的天加正忙着发货、交付订单。“我们正在转型,从提供空调设备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立说。

在南京,新街口的金鹰大楼在采用天加的节能环保方案后,全年节能超35%,节省用电约142万度,按照工业用电0.9元/千瓦时的标准,每年可以节约电费128万元。

“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就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绿色发展的新成效不断激发新质生产力。”江苏省生产力学会会长乔均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