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

首页>地方频道>黄山>文化

黄山市屯溪老街69号: 纪念馆里记录的红色故事

  核心提示: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69号(原“合记春号”药店),一座承载厚重红色基因的党史遗址显得格外耀眼。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简称皖南特委)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闽浙赣省委在屯溪秘密建立的皖南及皖浙赣边区党组织最高领导机关,革命烽火从这里燃遍皖浙赣边区。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已成为皖南和皖浙赣边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纪念场所、历史见证地,也是极具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红色经典旅游重要景点。

  在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屯溪老街69号(原“合记春号”药店),一座承载厚重红色基因的党建历史遗址显得格外耀眼。正门上悬挂的“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黑底镏金馆名在鲜艳的党旗下熠熠生辉。这里发生过一个个让人心潮澎湃的故事。

  厚重的红色历史

  中共皖南特区委员会(简称皖南特委)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共闽浙赣省委在屯溪秘密建立的皖南及皖浙赣边区党组织最高领导机关,革命烽火从这里燃遍皖浙赣边区。

  屯溪作为皖南重镇,扼皖浙赣三省要冲,历来是皖南政治中心和军事战略要地。抗战时期,凭借山川阻隔,置身敌后,成为当时东南战区的大后方。1931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提出在屯溪建立中心县委,同年11月,建立中共徽州工委,统一领导皖南、赣东北14个县党组织。在与赣东北省委发生横的关系后,次年10月正式划归其领导。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屯溪既是赣东北苏区通往上海临时中央局的秘密交通线,又是南京国民政府进攻苏区的基地和后方。这里赤白交错,斗争非常激烈。中共临时中央局、赣东北省委和闽浙赣省委先后派多人到皖南,组建和重建中共皖南特委,加强皖南党的工作和革命根据地的开辟。特别是1933年冬在屯溪(中山正街“合记春号”药店)重建的皖南特委,一度成为皖南和皖浙赣边区人民革命斗争的领导核心,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

  在闽浙赣省委和方志敏书记的直接领导下,皖南特委组织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策应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军事行动,牵制和打击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闽浙赣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和中央红军长征。领导开辟的皖南苏区成为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皖浙赣三年游击战争的重点区域,点燃的革命星星之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为抗战初期新四军皖南集中整编,创建游击根据地;为解放战争时期大军渡江南下,解放全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为使皖南成为中国革命、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皖南特委写下了中国共产党皖浙闽赣边区历史的辉煌篇章。其革命斗争历程艰苦卓绝,其间多少故事感天动地,在皖浙闽赣革命斗争史中始终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周恩来、方志敏、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光辉战斗足迹,共产主义的旗帜始终高高飘扬,成为留在皖南人民心中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皖南特委及无数革命先辈书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和留下的红色印记,已化作皖浙闽赣边区大地上不朽的精神丰碑。

  屯溪老街69号(原“合记春号”药店)见证和记录了皖南特委领导皖浙闽赣边区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

  陈毅元帅在皖赣边的故事

  陈毅同志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祁门舍会山、屯溪、岩寺及黄山活动和战斗过,在皖赣边留下光辉的足迹。同时与皖南特委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

  抗日战争开始,屯溪是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和国民党皖南党政机关驻地。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过程中,1938年4月初,新四军军部由南昌迁至岩寺,陈毅先期到屯溪活动。军部移驻岩寺后,在潜口召开会议决定撤销皖赣特委,成立中共皖南特委,统一领导皖南地区的党组织活动。屯溪及皖南地区中共党组织由此得到恢复和发展,屯溪成为皖南乃至东南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心。

  1937年12月初,陈毅来到安徽祁门县舍会山,当晚就召开皖赣特委会,传达党中央关于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第二天作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报告。

  陈毅离开后,皖赣特委立即派人联络各地游击队,不久350多名指战员先后集中舍会山地区学习,后开赴瑶里改编,合编为“江西抗日义勇队第二支队”。

  1938年2月春节期间,陈毅专程到江西瑶里看望下山改编的红军游击队,召开大会传达党中央关于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的指示,同时陈毅还在瑶里程家祠堂约见当地保长、地主、资本家以及社会知名人士,向他们宣传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道理。2月,皖浙赣边区红军游击队在瑶里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告别乡亲,开赴安徽歙县岩寺集中。

  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1938年初,陈毅为筹划新四军军部从南昌迁到岩寺事宜,提前率员到屯溪。

  到屯溪后,陈毅既忙于筹划军队集结和军部各机关布设的准备工作,同时,又召集休黟、七政战地服务团、罗卓英部内的中共特支书记会议,充分利用苏浙沪等地机关、学校、团体迁来屯溪之机,深入各单位多次向国民党党政军以及各界人士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政治主张,团结国民党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恢复和发展徽州的中共组织。

  1938年3月14日,叶挺等从南昌起程,3月17日到达屯溪。4月4日新四军军部机关移驻岩寺。随即在歙县潜口(现属黄山市徽州区)召开会议,决定撤销皖赣特委,成立中共皖南特委,属中共中央东南分局领导,李步新任书记,统一领导皖南地区的党组织活动。经陈毅批准,特委统战部部长余纪一(原名余华)到屯溪建立中共徽州中心县委,直属中共皖南特委领导。5月,安徽省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皖南办事处在屯溪成立,余纪一、范治农等一批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分别在动委会以及各种抗敌协会中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和抗日救亡宣传。1939年2月,中共屯溪工委成立。同时,各个中学和抗日救亡团体中先后成立党组织。5月,国际友人路易·艾黎来屯溪考察,并作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之要义及其发展》演讲,推动安徽第一个“工合”屯溪事务所和“工合”浙皖办事处在屯溪成立。特别是“工合”讲习班开办,使上海、浙江、安徽等地转来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通过学习借“工合”学员身份,深入皖南各地,进行党的秘密工作。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限制“异党”活动和“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方针后,徽州政治形势逆转。9月,屯溪地区党组织和部分党员开始转移。直到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

  陈毅在屯溪以及后来在岩寺的这段时间,由于国共两党合作,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屯溪成为皖南乃至东南地区抗日救亡运动中心,均得益于屯溪地区党组织的很快恢复和发展。

  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先辈的崇高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政治信仰,更好发挥党史教育基地作用,教育启迪后人,中共屯溪区委于2017年底决定对皖南特委旧址进行修缮和改陈布展。纪念馆史料文献全面,资料翔实,涉及面广。安徽省党史专家亲自策划、指导,皖浙赣相关地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予以支持配合。值得一提的是原皖南特委委员刘毓标的后人刘华苏、刘华建,原红十军团二十师参谋长乔信明的后人乔晓阳、乔泰阳对展陈相关内容亲自审阅和修改并亲临现场指导。通过一年多努力,成功完成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的改陈布展。

  为扩大皖南特委纪念馆影响力,在考虑馆名题写人选时,起先拟出了几个方案,比如:请现任领导来写;请书法家题写,认为屯溪是徽州文化中心,不乏书法名人,关系多、造诣深、特色浓,很容易完成。然而,区委主要领导在决策时,却提出邀请具有影响力的革命后代题写馆名,认为这样才更具意义。

  经过比选和研究,区委认为由曾经在皖南战斗并与皖南特委有着密切关系的陈毅元帅后人题写馆名较为合适。陈毅元帅的长子陈昊苏,曾任军委办公厅秘书,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北京市副市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于是决定通过安徽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副秘书长张怀旗牵线争取邀请陈昊苏同志为纪念馆题写馆名。

  2018年冬,在取得陈昊苏同意题写答复的基础上,区委正式向陈昊苏同志发出邀请函,恳求其题写馆名。陈昊苏同志欣然接受请求。2019年6月11日,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复馆当日,当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与安徽省委党史研究院领导共同将覆盖大红绸缎馆牌揭开时,由陈昊苏题写的黑底镏金馆名正式向世人亮相。红色基因由此以特殊方式得以持续传承。

  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已成为皖南和皖浙赣边区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纪念场所、历史见证地,也是极具鲜明特色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传承基地,红色经典旅游重要景点。先后获评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

  如今,只要一看到“中共皖南特委旧址纪念馆”馆名,人们就不禁会追忆起包括陈毅等在内的无数革命前辈和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民族的解放,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奋斗精神,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战斗不息的英勇事迹,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砥砺前行。(汪华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598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