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文化

滁州启动4处历史建筑群修缮 为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添名片

 

  图为工作人员正在吴棠故居内进行测绘。

  章益故居的小楼。

  60多年前,20岁出头的王成华背井离乡逃荒来到滁县。因缘际会,她住进了民国著名教育家章益现在位于滁城东后街的旧居。时至今日,满头华发已90岁高龄的她仍然清晰地记得刚搬进来时这里青砖黛瓦木楼的气派模样:门有方型的、有圆形的,每一进功能分区不同,哪间屋子是祭祖的,哪间屋子是老人喝茶聊天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曾经显赫一时的章益故居已经随着城市的南移和日新月异的发展被淹没在了私搭乱建的棚户区中,仅余依稀踪迹可寻。

  城市发展阔步向前,生活也停不下脚步,然而城市的老底子、老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的魂。为了留住独特的魅力与乡愁,记者日前从市规建委获悉,滁城已全面启动历史建筑群修缮工作,开始对章益故居、吴棠故居及原琅琊剧场西侧四合院民居、南谯北路和四牌楼交口处民居4处历史建筑群进行测绘、修缮,并有望年底前完成修复。

  章益故居、吴棠故居到底现状如何?本网记者实地进行了一番探访。

  故居老宅早已不堪重负

  在滁城鲜鱼巷口四周,不乏一些颇具清朝、民国时代特色又呈现疲态的老房子,这里曾经是滁城最繁华的闹市街口。曾任国立复旦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章益的故居就栖身在鲜鱼巷口北面的东后街上,若非格外留心,行人压根儿不会注意到。相比起东后街的其他房子,这东后街45号的外墙没有太大特征,只有镶嵌在墙上的一块碑石标示着这里的特殊身份:“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章益故居”。

  据资料记载,章益故居占地面积900平方米,为四进三院落建筑群,其中第三进为主楼建筑(二层),第一、二、四进均为平房。

  尽管旧时宅主闻名遐迩,但这里与东后街的其他房子一样,流动的都是滁城百姓人家的气息。记者探访时看到,在原来屋宅的基础上,这里的住户对它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切割、添盖和改装,四处可见的门帘、隔板、简易楼梯让空间更显得拥挤、昏暗和嘈杂。据住户们介绍,这套老宅里住了有十多户人家。这不由让人担心这座年迈的老房子能否承受这样的重担。

  而不远处的吴棠故居可以说与章益故居是“同病相怜”。曾与左宗棠、曾国藩、李鸿章齐名的晚清封疆大吏吴棠,在滁城故居位于南谯北路(原中心街)64—72号。原来完整的宅子东面临街,西至金刚巷,北至盐局巷,南至人民电影院,建筑年代在1872年之前。抗日战争时期,老宅的部分建筑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初期,又对部分建筑进行了改造,充作公用和民居;1972年和1985年,则因中心街两次拓宽街道,老宅临街的一些建筑被拆除。曾作为新华书店职工宿舍的七间房屋是吴棠故居仅存的完好部分。

  记者在故居看到,或许是由于前些日子的暴雨天气,建筑物原本便比较陈旧的屋顶出现了部分坍塌。与章益故居不同的是,吴棠故居的住户已经在不久前搬离了此处,院子里栽种的花草植物还在茂盛生长,屋宅里外不少地方堆着残余的垃圾,电线和绳子到处拉扯,布满了蛛网和灰尘。记者在附近走访了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均摇头表示,自己并不知道这里曾是晚清封疆大吏吴棠的故居。

  故居旧日痕迹依稀尚存

  哪怕仅存这七间屋宅,记者发现,吴棠故居的院落及建筑均基本保留原有的形态,房屋清晚期抬梁式歇山顶木结构也依然存留,房檐下的雕梁画栋,依稀显示出曾经的辉煌和房主人昔日的地位。作为晚清时期一处名人故居保留至今,在滁州已不可多得,仍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尤其是故居的主人吴棠,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保护仅有的故居,对于研究吴棠及其家族,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也是滁州文化产业重要的瑰宝。

  同为清晚期抬梁式歇山顶木结构建筑的章益故居,其梁柱间的木雕雀替虽然在“文革”中遭到破坏,但其基本形态尚存。加上院内还存有石柱础和旗杆石,以及至今仍在使用的一口古井,石井栏绳辙清晰。章益老宅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和时代变迁,部分建筑虽非原建,但其主体基本未变,其作为晚清时期一个完整的民宅保留至今布局依稀可辨,从1951年的平面图与现状地形图上看,主要建筑仍然保存完整,在今日滁州市区内同样不可多得。

  王成华老人是目前章益故居里居住最久的住户,虽有90岁高龄,精神还十分矍铄。她依然十分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951年从家乡睢宁逃荒至此处,又在种种因缘际会下住进了当时还有章氏后人居住的章家老宅。

  回忆起章家老宅的旧貌,王成华奶奶便止不住地比划起来:“那时候可比现在气派多啦,那前前后后的房子都宽敞得很,木石装饰都是精雕细琢出来的。”她指着高处:“章家的小楼在当时都是附近鼎鼎有名的。”“还有我们现在住的这几个屋子,以前是章家的库房和菩萨屋。”住了65年,已然儿孙满堂的王奶奶对这座宅子的感情不言而明,她也希望这座老宅能被好好修缮保护,而不是仅仅留在记忆里。

  王成华老人的儿女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大多也都住在这里。老人的儿子说,这些年随着住户越来越多,房子被隔得越来越碎,老宅的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他们小时候的木结构小楼,稍有动静就会发出有“嘎吱嘎吱”的声音,他们也多次维修过房屋,“不然可能早就塌了”。

  修缮故居打造文化名片

  为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名人故居等历史建筑,近年来,滁州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06年4月,滁州市将章益故居和吴棠故居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树立保护标志,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使故居能够在城市大面积的开发和改造中得以保留;2007—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完成故居复查、核实和登记建档工作;2011年8月18日,配合城市建设,将章益故居、吴棠故居登记为注册商标并纳入了老城区规划保护范围。这期间故居保护仍遭遇部分“盲区”,如产权关系混乱和管理责任单位不明给文物保护部门执法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为保护好滁州历史建筑、留住老滁州记忆,日前滁州市邀请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李浈教授团队来滁城,对章益故居、吴棠故居及原琅琊剧场西侧四合院民居、南谯北路和四牌街交口处民居共4处历史建筑群进行测绘、修缮设计。力图通过修缮、复建等方式还原原汁原味的建筑风貌,展现章益、吴棠两位滁州名人在历史上的地位。

  目前,房屋征收及测绘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在测绘、设计过程中,滁州市还将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当地居民住户的声音。

  据悉,这4处历史建筑群的修缮工作有望今年年底前完成。届时,将为滁州市正在打造的历史文化名城增添厚重的名片。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54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