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

首页>地方频道>池州>要闻

池州:政策找人,精准救助

  今年5月,池州市贵池区梅村镇民政所在推送来的医疗费用数据中发现,该镇黄田村苏达明户有大病自付费用较大的预警信息。该镇民政所工作人员立即上门入户了解情况,并当即帮助该户办理申请救助手续。7月份,苏达明开始享受低保救助。

  今年以来,池州市积极推动社会救助由“人找政策、单向求助”向“政策找人、综合施救”转变,困难群众实现“政府救助+慈善补充救助”以及“物质+服务”的救助流程闭环。该市困难群众救助成效“两升一降”: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提升,信访量同比下降43%,信访群众满意度达100%。

  主动找人,精准实施救助

  今年3月,池州市青阳县木镇镇新竹村困难群众信息采集组信息员在摸排时发现,该村原来在江苏省无锡市务工的居民周红六未外出务工,这引起了信息员的注意。经询问得知,因原务工企业不再续聘,周红六目前处于失业无收入状态,生活困难。

  木镇镇民政所立即将周红六的情况录入大数据系统,上传相关材料和走访情况,并转至人社部门实施就业帮扶。随后,人社部门持续向周红六推送适合他的就业岗位信息。4月,周红六被当地一家企业录用,月薪4000元。

  “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周红六握着村社会救助协理员的手,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池州市通过线上信息数据监测比对、线下上门走访摸排“大数据+铁脚板”等方式,主动发现困难群众,精准实施救助,有效提高了社会救助政策的可及性和覆盖面。截至目前,该市通过民政、乡村振兴等部门信息平台,线上监测低收入人口76837人。

  池州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刘秀红告诉记者,该市通过聚合民政、公安、教育、人社、住建、医保、乡村振兴、残联等14个部门的力量,建成了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推送320万条民生信息,并实行常态化数据更新共享。通过信息交叉比对、评估分析,着力解决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不准、救助政策对号不准等问题。

  截至目前,平台已动态监测、自动预警遇困群众信息14645条,第一时间移交属地乡镇(街道)调查核实。

  “我们每个月组织一次社区网格员、楼栋长、志愿者,结合文明创建,上门走访社区居民,了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宣传相关政策、帮助办理相关申请。”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湖心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困难群众信息采集组”组长杜玮告诉记者,采集组一直坚持“爬楼、敲门、观灯、看表”的“四步工作法”,随时了解居民情况。

  线下,池州市健全基层主动发现网络,全市683个村(社区)成立了由基层党组织书记、社会救助协理员、网格员(楼道长)、村民组长、志愿者组成的困难群众信息采集组,负责日常采集、上报遇困人员信息。该市56个乡镇(街道)成立由分管民政负责同志为组长、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成员的主动发现工作小组,负责核查、处理上报的遇困人员信息,实现主动发现工作队伍全覆盖。

  截至目前,池州市分网格走访摸排92341人,通过“政策找人”机制有效救助困难群众1756人(次)。

  分层分类,完善救助体系

  今年1月4日,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马草深村村民组长李小菊上门走访时发现,村民涂军华因脑萎缩导致行动不便,其父亲视力每况愈下,几乎双目失明,生活存在困难。

  “我们立即上报到殷汇镇主动发现小组,镇、村工作人员入户了解情况,将涂军华父子俩送到医院治疗,并进行残疾鉴定,帮助他们办理了残疾证,申请了低保和残疾人补贴。随后,又对他家的厕所进行修复,并协助申请了适老化改造,还组织志愿者不定期进行打扫卫生,清理垃圾。”马草深村党总支书记施红兵告诉记者。

  “多亏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我家的生活压力减轻了。”涂军华感激地说。

  池州市通过线上、线下主动发现遇困群众信息后,乡镇(街道)及时组织人员走访调查,第一时间核实遇困群众情况,分层分类综合施策救助。该市积极构建、完善“8+1+N”分层分类救助体系,做好3项基本生活救助,落实5项专项救助政策,并做好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人等N项特殊群体延伸救助。

  池州市建立以分管副市长为召集人的社会救助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民政、应急、医保、教育、住建、人社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对于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保障范围,按照现行政策给予合理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合理调整有关政策规定,更加精准地将困难群众纳入政府救助范围。同时,扩大临时救助范围,取消急难型救助对象户籍地、居住地申请限制,实现由急难发生地实施临时救助;调整低保准入门槛,推动扩围增效,将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采取“单人户”纳入低保等,将更多实际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有效提升了社会救助覆盖面。

  1月至11月,池州市新增低保、特困人员救助4051人,实施临时救助3117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8亿元。

  互助帮扶,构建多元救助

  紧盯困难群众“急难愁盼”,池州市创新互助救助新模式,着力解决救助资金渠道窄、申请救助难、服务项目少等问题,兜住兜牢兜好民生底线。

  今年8月,池州市贵池区秋浦街道湖心社区困难群众信息采集组信息员走访时发现,居民吴子恒查出患有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生活陷入困境。街道接到报告后,经入户调查、现场核实,第一时间通过秋浦街道“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给予1000元救助,并协助申请低保。目前,吴子恒的低保金已发放到账。

  为建立多元救助资金供给模式,池州市今年指导乡镇(街道)建立“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41个、村(社区)建立“救急难”互助社683个,并成立“幸福家园”慈善基金46只。该市已筹集资金883万元,实施救助674人次,使用资金97万元。

  “对于政府救助后仍有困难,或因政策原因,救助不能覆盖的群众,通过‘救急难’互助社等组织,给予救助帮扶,确保遇困群众得到合理妥善保障。”刘秀红说。

  “我们18个村(居)都成立了‘救急难’互助社,通过集体经济支持、政府适当补助,企业、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人员等社会力量慈善捐赠等多种方式筹集‘救急难’资金。镇里成立‘救急难’互助社联合会,统一、规范资金管理和使用。”殷汇镇副镇长邱梦颖告诉记者。

  为适应困难群众多样化救助需求,池州市积极实施“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模式,在社会救助资金总额中列支1%,用于购买服务。该市根据特殊困难群体实际需求,逐步扩大服务类救助供给。

  今年,池州市整合民政资金2637万元,针对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重病重残人员、孤儿和分散供养对象,引进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为这些群体开展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救助服务,更加精准对接困难群众实际需求。同时,开展“敲门行动”,针对高龄、留守、独居等困难群体,提供每月不少于一次的探视走访、精神慰藉等多元化救助帮扶服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