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首页>文化>口述历史

朱升朝口述历史——不出社区看名医,专注中医小儿推拿

  【人物简介】

087A3192.jpg

  朱升朝,1954年出生,江苏南京人。1973 年在南京市建邺区联合医院行医。1988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夜大中医专科班。2003年在南京市白下区建中中医院任主任中医师。1999 年任南京自然医学会常务理事、医疗推拿分会会长。2001年获世界传统卫生组织WTHO 圣塔莫妮卡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后以第一完成人6次获世界传统卫生组织及部、省、市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奖。2002年被江苏省卫生厅授予“江苏省名中医”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人社部卫生部国家中管局颁发的“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跟学众多小儿推拿名家

087A3415.jpg

【口述内容】

  我叫朱升朝,高中毕业就开始学徒行医,一直到成为主任医师,从没有渴望升官发财过,行医50年也是我探索研究发展中医的50年,得到了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1973年,我从湖山煤矿矿办学校(现南京五中)毕业,分配到南京市联合医院,后来叫建邺区中医院,现在改成秦淮区止马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58年建院初期,是民营大集体形式,那时候不准私人经营,要公私合营,把南京市门东、门西所有的小诊所合并在一起,所以叫联合医院。

  我们医院当时还有个特别的称呼,叫小鼓楼。大鼓楼是指南京鼓楼医院,我们为什么叫小鼓楼?因为我们有几十张病床规模,而且病房有小洋房,门诊楼在街对面也是一个小洋房,再加上我们医院有很多中医名家,时任院长冯双湜(曾留学德国)还有叶关中(拥有私家医院,家里都是洋房)。我们中医科的张筱川、张墨园跟傅宗翰是一批的,都是中医“大家”。中医科有杨兴武、针灸科有崔学良夫妇、眼科有张生夫妇,病人很多,很多外地病人都往这跑。我们儿科也有很多名医,比如说钱世敏,他是医学院科班出身。他家住剪子巷,一问哪里来的,剪子巷,就是找钱主任的。还有老城南的朱天佑、朱寿江、鲁少夫等,也是私家诊所很有名的。

1977年7月1日,南京市文教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首次召开。图为与会代表合影。后排右五为朱升朝。.jpg

  1977年7月1日,南京市文教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代表大会首次召开。图为与会代表合影。后排右五为朱升朝。

  当初,我一进南京市联合医院就分到儿科,刚来的时候也没有确定哪个人带,因为儿科就我一个年轻人,我就轮流地跟着名医大家后面学习。其中我发现朱天佑看病,看小儿腹泻,开止泻药,再加推拿治疗,效果很好;后来我就单纯搞推拿治疗,效果也蛮好的。然后专门成立一个“”小儿按摩专科”,那时候按摩专科在南京市可以说,还没有呢?在全省也是首家,包括省中医院、市中医院都没有。因为我们要想把小儿推拿做强做大,光靠我一个人自学肯定不行,还是要到外地求学。

  有一本书,叫《小儿捏脊》,讲的是冯氏小儿捏脊疗法,书作者叫冯泉福,在北京。这本书对我收获很大,也很受启发。于是我就自费到北京二龙路医院找他,跟他学习。学成回来后,我又听说上海曙光医院推拿科做得很好,我也去求学,还到青岛中医院,去看别人怎么做小儿三字经推拿等。回来以后,综合所学的内容,我便全面开展小儿推拿研究和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我没有很高的学历,高中毕业就参加工作。那时候高考还没恢复,大学招生还没有放开,我就自己报名上函授,上海中医学院的中医函授普及班,北京的健康报刋中医函授班,还有很多地方。我知道自己的底子薄,我学习也不是为了一张文凭,就是希望结合临床经验想学到点真东西,单位认可不认可我不在乎,我只在乎患者和患者家属对我认可就行!恢复高考以后,我每年都参加高考,终于在1985年考上了南京中医药大学夜大中医专科班。

  上学期间,我负担很重。因为白天要上班,晚上去上课,星期天都没有机会休息,记得那时候正是夏天,中医讲“冬病夏治”、“内病外治”,通过按摩治疗咳嗽气喘等,我是又忙又累。门诊病人很多,多到什么程度呢?我一个人上班从早上7点干到晚上7点,中途就吃个饭的功夫,然后接着干,劳动强度很大。至今我保存着一张《扬子晚报》头版头条刊登,写的是30多位病孩家长联名写信给报社,要求表扬按摩医生朱升朝。那时就是再苦再累也值得!

朱升朝在南京建邺区联合医院儿科门诊。拍摄于1979年4月。.jpg

朱升朝在南京建邺区联合医院儿科门诊。拍摄于1979年4月。

  【历史现场 】

南京市建邺区联合医院全体儿科医生合影。拍摄于1979年10月。后排左一为朱升朝。.jpg

  南京市建邺区联合医院全体儿科医生合影。拍摄于1979年10月。后排左一为朱升朝。

1981年3月,朱升朝(左)与恋人张桂红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实验室合影。原片为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jpg

  1981年3月,朱升朝(左)与恋人张桂红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实验室合影。原片为当时罕见的彩色照片。

  在筹备建邺区中医院儿科专科病房过程中,朱升朝来到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进修的时候,朱升朝碰到一个小患者,腹泻一个多月,像水龙头打滑似的,没有次数,而且什么止泻药都用不好,只能靠输父母亲的血来维持。

  朱升朝回忆说:这个小朋友不是我管的床位,然后我就提出来,我说我们用推拿治疗试试,他们都不相信,说这个不可能。然后病人家长实在没办法,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就同意不挂水,单纯用中医推拿加艾灸治疗,结果三四天治疗好了,第五天就出院了。这样一下子我在省人民医院儿科一炮打响,他们主任对我非常认可。他说你们中医是比较灵敏,中医的治疗效果好,但是讲不出道理,你回去以后能不能做点事情,把中医搞起来,要把中医的规范治疗搞起来。

  动物实验,给小兔子推拿

087A3427.jpg

  1978年3月,建邺区联合医院职工组织演出话剧《心愿》,以朱升朝小儿推拿故事为内容。

  【口述内容】

  要想把儿科做好、做大、做强,肯定要从基础开始搞起。关于小儿厌食,我提了一个课题。到目前为止,西医书上少有涉及到“小儿厌食”,中医书上也没有,诊断标准是什么?多长时间?就叫厌食症。我觉得这样不行,要讲规范。我找到周边的八个幼儿园,做了小儿厌食调查,跟小朋友家长配合去搞调研,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数据,调研成果形成文章,发表在1982年的《健康报》上。儿童厌食症有时候不一定是去医院,而是要进行心理矫正治疗。同样,推拿对小儿厌食也有很好的疗效。后续成果后来又在《江苏中医药》杂志上刊登,并且整个课题研究获得了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当时能拿到科技进步奖,确实不容易。我们拿到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后并没有停下来,1993年,我们搞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在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立项,给了2万块钱。这个项目要感谢省中医院的江育仁老师热情帮助。当时江老也在研究这个课题,他们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称为“复感儿”,研制了“小儿复感合剂”,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后来,而我们从推拿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他非常支持我。因为江老是中医儿科泰斗,得到的他扶持,我们很快立项,就在南京市三所全托幼儿园做小儿推拿治疗临床研究。研究报告出来给江老看后,我又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搞动物实验?江老说动物实验就算了,这个报告评奖获奖肯定不是问题。我坚持说,我们要把小儿中医推拿做大、做深、做广、做强,要真正把学术搞起来,要拿重量级东西出来。

1981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进修班医生结业后,在玄武湖公园的合照。.jpg

1981年,江苏省人民医院儿科进修班医生结业后,在玄武湖公园的合照。

  做动物实验没有那么简单,首先要立项,然后要拿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认证。经过专家认证同意后,我们才可以做动物实验。后来我争取到南京军区总医院(现东部战区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从动物开始实验。

  动物实验首先要设计一个模型,结合临床研究,一直到获得国家中管局科技奖,这个课题一共花了12年时间,分四个阶段,从最初的门诊临床探讨,到幼儿园的推拿临床研究,从动物模型的复制再到动物模型的推拿复建,最后才把这一创新性课题全部做了出来。

  为什么选择动物实验?目的是为了提高推拿内涵科技含量。一开始,我们准备用香猪,小的香猪,但钱太贵了,搞不起。我们就用兔子,兔子的穴位与人的是一样的。因为小儿经常生病,由于抵抗力差,有的小孩生的小,就容易造成体弱易感。所以,我们这个模型就要选择“先天不足的”。那么,怎么把动物做成体弱易感模型?在母兔怀孕的时候,我们予以干预,不给它吃饱,比如说一天吃半斤饲料,我们就给它三两、二两,造成孕期营养不良。生下小兔子肯定小,肯定就不好养,且奶水不好,就容易生病。我们给小兔子按摩,然后小兔子成长起来,正常发育。

1989年6月,全省第四届推拿学术会议在南通召开。图为朱升朝(前排左一)在主持发言。.jpg

  1989年6月,全省第四届推拿学术会议在南通召开。图为朱升朝(前排左一)在主持发言。

  模型设计很好,但在实际中却出现意外。兔子是实验兔,200块钱一只买来的,买来以后我们就让它交配,然后繁殖。一开始做实验,没有更好的经验。母兔生仔后,由于吃不饱,结果会出现食仔(弑子)现象,大兔子把小兔子吃了。我们又重新做。我们给母兔少喂一点,一天吃饭是三分之二量,使母兔造成体弱易感体质,而又不会出现弑子现象。然后,我们给小兔子进行按摩,按摩以后再复模,给每个小兔子编号、测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刚开始效果不明显,但推拿几天以后,按摩后的小兔子长的很快。对比发现,被推拿的小兔子发育要比不推拿的小兔子指标要好的多。

  动物实验做好以后,成果首次在《中医杂志》发表。我们这次动物实验,中医推拿效果明显,不仅在省内,在全国来讲也没有第二例。《动物实验杂志》、《中医杂志》的外文版、英文版、日文版先后刊登并转发。该成果先后获得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四等奖。且1998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当时一等奖一项,是青蒿素推广应用,是广东中医药大学的;二等奖空缺;三等奖我们排第一项,是个了不起的奖了。我们一下子拿到这个奖,像冲出来的一匹黑马,大家都很兴奋。

IMG_20240829_0020.jpg

著名儿科泰斗江育仁教授以自己专著《实用中医儿科学》赠给朱升朝。

  【历史现场  】

  在给兔子做推拿实验中,由于新生的小兔子没有打过预防针,做实验的兔子出现了兔瘟大面积的死亡。面对兔瘟,朱升朝先后到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畜牧兽医研究所请教专家,依然没有良策。在此情况下,朱升朝尝试着,把用于治疗腹泻的清热解毒剂药“葛根芩连微丸”拿来给实验的兔子吃。兔子吃了药后,仅存的二十几只兔子,又死了十几只。但庆幸的是,却有7只兔子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在南京农业大学宋大鲁教授的指导下,朱升朝又以此为研究课题,总结出经验。同时,朱升朝还从患病却还存活兔子身上取样,预防接种到完全没有患病的兔子身上,结果,没有患病的兔子出现了免疫力,没有出现再感染的情况。

  逐步形成小儿中医推拿特色

087A3415.jpg

【口述内容】

  在人才济济、名家云聚的南京中医药领域,我不是科班出身,所工作的医院也名不见传,我的父母都不识字,更谈不上中医世家的先天优势,所以我的从医之路比常人要难得多!幸运的是通过我的勤奋努力,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终于自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幼儿中医推拿方法。

  从一本《小儿捏脊》书开始,便踏上我询医问学之路。经过我不断深入学习、探索,开展多项小儿按摩研究和疑难杂症的诊治,并琢磨出一套按摩的特殊手法,医治儿童各种疾病,逐步地自成一家。

  作为我个人来讲,从一个普通高中生成长为主任中医师,一个草根医生到获得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应该满足了。但是中医的博大精深,奥妙之无穷,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我一直深感骄傲,身在基层医院里,“不出社区看名医”,为最普通的老百姓服务。我已耄耋之年,虽退休十年,依然被返聘行医,扎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忘初心、矢志不渝,在奉献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欣慰的是我还在战斗在一线,为推广应用小儿推拿对中医药的适宜技术,进社区、进家庭做点绵薄贡献!

朱升朝在南京建邺区中医院省名医小儿特诊室。拍摄于2003年7月。.jpg

朱升朝在南京建邺区中医院省名医小儿特诊室。拍摄于2003年7月。

  【历史现场】

  1986年以来,每年的大伏天,朱升朝都起早贪黑工作10 小时以上,就连双休日也不休息。每年最热的三伏天,他始终挥汗奋战在冬病夏治门诊第一线。通过不吃药、不打针的方式很快解决了小儿反复感冒、咳喘等慢性顽疾,深受患儿家长的青睐和社会好评。除此之外,他还用业余时间去社会福利院做义工,用心用情去帮助病残儿童,还主动掏钱认购白下区残疾人康复中心爱心制做的手工花篮,放在医院科室里。平时为了减轻小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恐惧,他买一些糖果、零食,养一些花鸟鱼虫等小动物,把诊室布置的像儿童乐园,甚至还亲自为小朋友变魔术;过年过节时为小患者义诊,为贫困家庭的小朋友提供尽可能多的帮助:送衣服、送玩具、送电脑、甚至送钱。细心的朱升朝担心脑瘫小朋友练习站立时,意外跌倒碰到头,还自掏腰包买了头盔送给他们。

  2010 年朱升朝主编撰写了《推拿养生》一书,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按成人、老人、妇人、小儿四个部分编排,将自己毕生积累的常见疾病的推拿治疗和养生保健经验,毫无保留的奉献给读者,奉献给社会。2023年出版《看图养生》一书,对应看图说教 。2024年 完成朱升朝微信十周年《微信书》一至五册书电子版的发表。

  朱升朝主任用最简单的方式,最明白的文字,告诉我们身边人,中医推拿,健康人生。

  【采集时间】2024年8月29日下午

  【采集地点】南京市秦淮区莫愁路394号

  【采集整理】南京市中医院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