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

首页>地方频道>舟山>民生

第十四届濒危动物保护论坛

   8月4—6日,第十四届中国濒危动物保护论坛(“舟山2017濒危动物保护论坛”)在舟山市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主办,浙江自然博物馆承办,浙江五峙山列岛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浙江省生态学会、省动物学会、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中国鸟类学史料中心、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野鸟分会协办。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央民族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海南师范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以及浙江省林业厅、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总站、韭山列岛海洋生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舟山定海区环境保护局、定海区农林与海洋渔业局等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共43人参会。

  论坛上,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张正旺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滨海湿地关键栖息地的保护”的报告,全面介绍了中国滨海湿地作为重要的湿地水鸟栖息地所面临的危机和保护;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副理事长、北京林业大学丁长青教授作了“朱鹮的保护现状与研究进展”的报告,介绍了朱鹮人工繁殖地的扩大和相关科研情况;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张雁云教授作了 “一路向南:第33次南极考察分享”的报告,介绍了他在今年1月参加国家海洋局组织的南极科考和开展鸟类研究的情况;复旦大学马志军教授作了“追踪鸟类的迁徙” 的报告,介绍了目前运用于鸟类迁徙行为研究的最新设备和方法;浙江自然博物馆陈水华研究员作了“中华凤头燕鸥的保护与研究现状”的报告,介绍了中华凤头燕鸥近期的研究和保护情况;中山大学刘阳副教授作了“中华凤头燕鸥的分类地位与保护遗传学研究”的报告,介绍了以分子生物学技术为基础的中华凤头燕鸥分类地位及保护遗传学相关研究。

  论坛同时组织参会人员实地考察了保护区内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繁殖岛屿。自2008年起,中华凤头燕鸥和大凤头燕鸥混合繁殖群开始在保护区内繁殖,2015年起应用人工招引技术稳定该繁殖种群,提高繁殖成功率。2017年保护区成功吸引3000多只大凤头燕鸥和12只中华凤头燕鸥来此栖息繁殖。

  据介绍,中国濒危动物保护论坛每年举办一次,论坛旨在加强动物学研究者与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交流联系,促进珍稀濒危动物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水平。首届论坛于2004年10月在泰顺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举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5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