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拉风家庭”的绿色新生活

徐慧和儿子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手工作品。受访者供图。

台传媒记者李筱筱

“扇贝是什么垃圾?”4月3日晚,在椒江区白云街道万达小区内,台州市第二届“拉风家庭”获得者徐慧一家吃完晚饭后,父亲郭军兵和儿子郭小曈就餐桌上的扇贝是什么垃圾展开问答,他们上网查询求证,日常更新垃圾分类知识。

“日常接触到的垃圾种类很多,需要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徐慧说。

随着垃圾分类、绿色生态文明理念的深植,徐慧一家三口化身监督员和践行者,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各项活动中,自觉将垃圾分门别类、准确投放。

给各类垃圾设置临时的“家”

在徐慧家里,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都有各自临时的“家”,这些分类垃圾桶在各个地方坚守“岗位”。

厨房里的可回收垃圾桶是瓶瓶罐罐的归属地,厨余垃圾桶放着蔬果瓜皮,用过的纸巾被归置在其他垃圾桶内,家中干净整洁。

徐慧介绍,除厨房设置分类垃圾桶外,在儿子书桌上也放了2个小垃圾桶,分别是果蔬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方便儿子投放,并养成准确投放垃圾的意识,“晚上,出门倒垃圾时,把果蔬垃圾一起并入到厨余垃圾内。”

徐慧是台州市生态环境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其办公室的办公桌上,她也细心地放置了2个小垃圾桶。果蔬垃圾桶内的垃圾,她会在午饭间隙带去食堂扔。

因为工作缘故,徐慧较早接触垃圾分类。“单位食堂践行垃圾分类,环科院很早就开始做一些设备用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办经常来单位宣传检查,办公室的垃圾分类宣传员给我们讲课,相关知识都有了解。”徐慧说,讲课PPT很生动,当时她还拿回家放给儿子看,把垃圾分类的种子种在孩子心中。

一家人习惯成自然

平时,徐慧和丈夫以身作则,家里的垃圾分类后定时定点投放,他们还定期参加单位组织的捡拾垃圾志愿活动。在他们的潜移默化下,家中的长辈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儿子也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相关活动。

“有时候,我们吃完饭,婆婆也会主动去分类,有意识去了解分类知识。”徐慧说,儿子郭小曈是椒江白云小学五年级学生,今年12岁,年纪虽小,但已是一个资深的“拉风小达人”。

课余时间,郭小曈踊跃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垃圾分类活动,如打卡台州湾新区垃圾分类宣教体验馆,前往和合公园捡拾垃圾,设计垃圾分类手抄报,用废旧纸盒制作垃圾分类盒,画下《留下地球美丽的一面》《保护环境 重逢美丽》等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作品,还用废弃的玩具、文具等制作过《白云深处 守护绿色》的立体作品等。

现在,郭小曈正在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快乐集‘盒’”——回收牛奶盒活动。自去年6月开始至今,已收集牛奶盒五六百个。

“每周一,孩子都会把收集的牛奶盒带去学校,不仅收集自家的,还收集亲戚家的牛奶盒,有时候,孩子吃早餐时看到别人牛奶盒没拿走,都会收集起来。”徐慧说,儿子已经慢慢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

徐慧表示,垃圾分类后,收获颇多,不单自己有了好习惯,还感受到小区环境的明显变化,垃圾分类在小区已蔚然成风,大家都会自觉地把垃圾投放到对应垃圾桶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5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