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首页>地方频道>淮安>文化

车桥战役:华中敌后抗战史上的辉煌一页

  “淮安区车桥镇北端的车桥战役烈士陵园里,高大的烈士纪念碑上,叶飞将军手书的“车桥战役英烈永垂不朽”十个大字在暖阳下熠熠发光。纪念碑前的,一位老人默默站立,低头不语。上前询问,原来他是车桥战役的幸存者张兆贵。不远处,几名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慷慨激昂地向前来瞻仰先烈的游客讲解车桥战役的历史过往……

  永生难忘:

  日军扫荡村庄杀了我全家

  “日军占领车桥后,镇四周被土坯墙围住,建成据点的圩子。”年近八旬的张老慢慢回忆起当年的情景,“那会儿,日军以车桥为中心,建了十来个据点。”

  据车桥战役详报记载,车桥据点是当时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时代所构筑,土圩东西长500多米、南北直径250多米,四五米高的土墙外有一条水深2米多的壕沟。大土圩内还有很多小圩子,内外碉堡林立,有53座之多。

  当时才7岁的张老和家人就住在圩子西北角的大兴庄。日军扫荡时在大兴庄枪杀了26人,其中包括张老的父亲、母亲、叔叔和弟弟,“我逃跑时跳到了河里,才躲过一劫。”

  提前准备:

  察看地形并制定作战方案

  1943年6月23日,时任新四军一师师长的粟裕被派往军部驻地参加整风会议和汇报工作。他沿途有意识地穿行车桥、曹甸据点附近的接敌区和敌占区,察看地形、了解敌情。

  1944年2月,中共苏中区委在驻地东台县三仓河召开党委扩大会议。粟裕在全面分析了形势后,认为日军已是穷途末路,在我发起攻势作战后,难以对我进行大规模报复,即使有些小动作,在我有所准备的情况下,影响也不会大。粟裕便向与会的几位领导同志提出发起车桥战役的建议,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同意,随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具体研究制定作战方案。

  烈士陵园工作人员介绍,根据当时制定的作战方案,新四军第1师兼苏中军区集中5个多团的兵力临时编为3个纵队,由副师长兼副司令员的叶飞担任前线指挥,采取攻点打援战法,夺取车桥及其周围地区。3旅第7团并配属师炮兵大队,担任主攻车桥的任务;1旅第1团、第3军分区特务营和泰州独立团1个营,在车桥西北芦家滩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淮阴、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务;18旅第52团及江都、高邮独立团各1个营,在车桥以南崔河附近构筑防御阵地,担任曹甸、宝应方向警戒;师教导团第1营及第4军分区特务团两个营组成预备队;第3师兼苏北军区部队在淮安县东北顺河集、凤谷村一线积极活动,保障攻击车桥部队的北面安全。

  链接

  车桥是淮安区东南20多公里的一个大镇,是联系苏中与苏北的枢纽,居淮安县城、泾口、泾河、曹甸镇之间。相传横穿集镇东西的涧河上架有五座木桥,从空中鸟瞰就如“车”字的五横,而涧水就如“车”字的中间一竖,车桥因此得名。

  车桥战役烈士陵园位于淮安区车桥镇北端,于1976年5月建成开放,1981年进行了扩建,后又经过三次整修,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对广大干群和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陵园占地7亩,园内苍松翠柏成荫,祭扫广场东西两侧分别建有六角亭,亭内石碑刻有“车桥战役简要经过”及五十三位烈士英名。纪念碑北面是三间陈列室,陈列各类文物22份、史料42份,同时展出的除了车桥战役中使用过的迫击炮弹头、水壶、大锹、铲、砍刀等实物,还有在战斗中牺牲的部分烈士的简历以及张茂坤烈士的遗像等。

  关键转折:

  一天两夜歼灭日伪军近千

  “1944年3月5日1时50分,车桥战役拉开了新四军苏中战略反攻的序幕。”烈士陵园工作人员详细讲解着,“第7团作为当时的主攻部队,采取远程奔袭手段,利用夜晚从日伪军外围据点之间直插车桥,隐蔽却迅猛地从南北两面同时发起突然攻击,仅25分钟就突破土围,攻入镇内。随后,在炮兵大队的配合下逐个消灭日伪军火力点。战至午后,摧毁碉堡50余个,全歼驻守伪军。接着,分两路向固守小土围的日军发起攻击,攻占暗堡、库房等处。但因火力不足、协同不够,未能最后解决战斗。”

  车桥被攻击,附近据点的日伪军纷纷出援。由宝应县城东北塔儿头、曹甸镇出动的日伪军100余人进至大施河时,遭第52团等警戒部队阻击,被迫退回。驻淮阴、淮安等地的日军第65师团第72旅团山泽大队等部共700余人,分4批乘汽车前来,遭第1团坚决堵击后被迫在韩庄固守。5日晚,第1团等部对韩庄日军发起攻击,经白刃格斗,将其大部歼灭,残部向西逃窜。7日,困守车桥小土围内负隅顽抗的日军乘隙逃往淮安。第1师兼苏中军区所属各部乘胜扩张战果,至13日相继收复泾口、曹甸镇等据点10余处,战役胜利结束。(记者 韩雅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31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