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崇川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示范全国

日报讯 (记者苗蓓 卢铖卉)“在这里养老,吃住都方便。哪里不舒服,需要打针吃药,护士直接到房间来服务,很贴心。”今年79岁的母秀花老人在南通市北护理院已经住了近4年,说起护理院的生活,老人很满意:“这里吃喝无忧、心情愉快,最重要的是健康有保障。”

与传统的养老院不同,市北护理院是“医中有养”,集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于一体,设有全科医学科、内科、外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个诊疗科目。同时,又能提供生活照护、一日三餐、清洁卫生等多项日常生活照料服务,满足自理、半失能、全失能,以及失智、半失智等不同老人的住养需求。“目前,崇川区37家养老机构中,有22家是护理院。”崇川区卫健委家庭发展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如今成为老年人的首选。

统计显示,崇川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逾21万人,老龄化率接近30%,其中,97%的老人居家、社区养老,3%的老人选择养老机构。针对这一实际,崇川区深入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按照“一综多专、智链万家”的总体思路,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信息技术为辅助、医养康养相结合的“濠享福”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品牌,获评全省首批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地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区。

“一综多专”,即以街道为单位,构建1个或多个“15分钟养老服务圈”,包括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社区长者驿家、街道日间照料中心、社区日间照料站、社区长者食堂、社区助餐点等六类养老服务设施,提供专业照护类、助餐服务类、医养结合类等8大类22项养老服务。“智链万家”,即加快数字化赋能,推动线上线下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在具体实践中,崇川区探索鼓励社会机构和民营力量参与,不断完善“机构+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

“我在这里每天都过得很充实,吃得好住得好,还有很多朋友。”百岁老人王宝英于2021年入住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长者驿家”,在这里,她不仅可以得到日常生活照料,还有专业医护人员提供健康护理。这一“家门口养老院”,就是由社区投入建设、南通市北护理院运营管理。“长者驿家”负责人李霞介绍,“长者驿家”可以提供营养指导、中医养生调理、运动健康指导、联系紧急救护、就诊绿色通道等健康维护和疾病管控方面的服务,实现“社区护理+居家护理+医疗衔接”三大功能,“方便老人就近养老,原址养老”。

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目前崇川区9家综合能力较强的养老机构向居家老人开展延伸服务,服务站点达到140多个;16个街道有14个街道的居家养老服务由品牌护理院负责运营。秦灶街道、任港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虹桥街道、永兴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近40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投入使用,26家社区食堂对外开放。

崇川区打造的“濠享福”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服务对象覆盖全区20.7万名老年人。依托该平台,通过“871-12345”服务热线,可为老人提供助餐订餐、家政服务、代办代购等24小时集成式服务,通过平台前端连接的智能手环、智能门磁、智能定位等终端设备,可以为独居、空巢老人以及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等特定人群提供24小时应急呼叫响应服务。目前注册用户达到5000余人,线上服务老人30000余人次,实现技术赋能养老服务,让老年生活更有品质。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5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