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小区新建充停棚,业主回家充电;高层小区设立换电站,业主换电回家;工业园区安装充电接口,员工满电回家……自今年6月以来,稽山街道积极落实充停场所“改造六法”(架空层改造法、室外场地挖潜法、地下室分隔法、电瓶电池更换法、公用区块融合法、公用场所开放法),全力破解辖区居民电动自行车“充停难”。截至目前,该街道已增改建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22处,充电接口220个;新建换电柜6处,换电仓60个。
架空层有了充停区,消防设施一应俱全
“架空层经过专业化改造后,充停棚更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更安全,业主心里也更踏实。”稽山街道紫金华庭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金先生说。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该小区4幢,看到架空层充停区域内停放着不少电动自行车,且配备了10个充电接口,在墙壁上挂着多只干粉灭火器,天花板上有烟雾报警探头和10多个喷淋头,充停区域还做了防火隔断。
据了解,紫金华庭是高层住宅小区,建成于2009年,规模不大,只有不到300户人家。因小区公共空间有限,一直没有建设露天的电动自行车充停棚。“为了方便业主充电,我们之前也在架空层安装了少量的充电接口,但很不规范,存在安全隐患。最近在稽山街道、物业公司和我们业委会三方合力下,对架空层进行了改造,建设了专业的充电区域,并增设消防设施。”金先生说。目前,他们正在制订方案,对其他高层建筑架空层的充停区域进行改造。
架空层设置规范化的充停区域,这是充停场所“改造六法”中的“架空层改造法”。此外,在该小区北大门口还设置了一只换电柜,这是“电瓶电池更换法”,其能满足业主直接对电动自行车电瓶电池进行更换的需求,换电回家可省去充电烦恼。“一种是业主自己充电,一种是更换电瓶电池,都很安全又实用。”该小区物业负责人华先生说。
其实,针对新建住宅小区充停场所不足的问题,稽山街道还采取“地下室分隔法”来解决。大家满园小区交付时间并不长,以排屋等房源为主,业主们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在地下室。对此,该小区对充停区进行了分隔,并配备了喷淋设施、烟雾报警系统、监控等设施。
巧用公共空间,建立规范的充停棚
走进鹤池苑小区22幢旁的公共场地,一处电动自行车充停棚正在建设当中。“顶棚已经做好了,接下来将安装充电接口,预计月底前可投入使用。”现场施工人员说。该小区88幢原本有处充停棚,最近进行了更新,增设了喷淋、灭火器等消防设施。“最近都是高温天,持续充电存在安全隐患,有了这些消防设施,我们使用更安心。”该小区业主陈老伯说。
这种挖掘小区内部公共空间的方法为“室外场地挖潜法”,能方便业主回家充电。此外,还有对工业园区内部场地的挖掘,让员工满电回家。王女士是柯桥区平水镇人,每天要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往稽山街道海峰服饰园区上班。“虽然园区内有集中停放棚,但没有充电接口,有时车子没电,我只能到门卫室充电,但经常因为人多轮不着。”王女士说。如今,停放棚改造后,安装了30个充电接口。每天到单位后,她都会及时充电,电动自行车满电回家,省心省事。据了解,该工业园区的充停棚,还向全社会开放,这一“公用场所开放法”解决了周边企业员工的充电难题。
此外,稽山街道对辖区内部分原有桩自行车闲置棚进行优化,旧物改造成为集电瓶车充(换)电、消防宣传、城市宣传于一体的多功能棚,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建棚无场地”的难题。这一“公共区块融合法”,得到了周边居民的一致欢迎。
稽山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马群说,电动自行车智能充停场所新建、改建事关消防安全和群众生活便利度。今年以来,稽山街道根据《越城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文件要求,结合市消防部门提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场所“改造六法”,组建了工作小组,广泛宣传发动,与辖区企业、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等各方合力,推进电动自行车智能充停场所新建、改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新建、改建充停场所22处,充电接口220个;新建换电柜6处,换电仓60个,努力打造全市电动自行车智能充停场所建设的“稽山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