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社会

杨浦大桥建成通车背后的故事

   24年前的今天,杨浦大桥建成通车。这座大桥是上海市区继南浦大桥之后建成的第二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也是当时世界上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直至今日,杨浦大桥仍如同一道横跨浦江的彩虹,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这座大桥设计建设的背后,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黄浦江市区段再不能没桥了

  新中国成立后,当一座座如虹似练的长桥,建造于祖国的大江大河之上时,人们多次发问:在上海市区内,黄浦江怎么没有一座桥呢?

  在常人看来,长江、黄河上能架桥,宽不过数百米的黄浦江造桥应该更不在话下。殊不知,在黄浦江上造桥难倒了一代又一代的桥梁专家。

  上海因黄浦江而兴,它的每寸水道都流淌着“黄金”。数万吨级的巨轮要进黄浦江,如果设墩造桥,势必会影响黄金水道,这要求桥必须一跨过江。而且,桥面必须高出水面45米以上,大约有16层大楼的高度。武汉和南京的长江大桥,桥的最大跨径不过一百余米,而这种桥无法适应黄浦江的要求。唯一可供黄浦江选择的桥只有吊桥。然而,上海滩的地质对锚固吊桥的钢索来说并不适宜;在市区造桥更意味着大量搬迁和昂贵投资。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的经济规模逐年增大,每天过江的客流量已达105-110万人次,机动车流量超过2.2万辆次。仅在黄浦江苏州河以北的民丹线渡口,白天候渡车队经常长达1公里以上,候渡时间长达3个小时。人们强烈地意识到,黄浦江上海市区段再也不能没有桥了!

  可是要在黄浦江上架桥却绝非易事,必须解决资金问题和具备相应的设计能力。时机终于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熟:亚洲开发银行愿意贷款,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能力担任主体设计。上海市政府在落实了这两个关键问题后,果断拍板:造桥!

  设计大桥的重任,落在了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林元培的肩上。从上世纪70年代起,斜拉桥就被广泛用于国际公路桥梁的建造中,但由于这种设计计算极为复杂,还有对建桥材料选择的苛刻,让人望而却步。具有丰富斜拉桥设计建造经验的林元培则认为,它应该是跨越黄浦江的最佳桥型。

  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1991年12月1日,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南浦大桥,建成通车。在建造南浦大桥的同时,国家计划委员会(现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为在 ‘八五’ 期间形成浦东开发的起步条件,解决浦东、浦西间的越江交通问题,同意建设宁浦大桥。”

  消息一出,牵动了全上海人民的心。一名小学生专门写信给市领导,鉴于“宁浦”和“南浦”的上海话发音较相近,易搞错,建议改“宁浦大桥”为“杨浦大桥”。有关部门当即采纳了他的意见。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15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