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长三角旅游攻略

一把小提琴,让革命老区走出“国际范儿”

  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是革命老区,“黄桥战役”在此打响,“黄桥烧饼”名声在外。当战争的硝烟散去,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黄桥人,以一双巧手拨动了乐器制造业发展的动人旋律,一间间小提琴工厂在小镇中鳞次栉比,黄桥已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爱乐之城”。

  伴着悠扬的琴声,和我一起走进这座烟雨朦胧的古镇,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触摸它沉醉时光的水乡柔情。

  成长的红色烙印

  说到黄桥,就不得不提人们熟知的“黄桥烧饼”,正是这个烧饼揭开了今日黄桥发展的新篇章。

  黄桥建镇于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它南濒长江,东连如皋,北接姜堰,是苏中、苏北地区通往苏南的重要门户。

  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黄桥镇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宋代抗金,明代抗倭,直到近代仍战事频繁。而真正让黄桥镇一举名扬天下的,是1940年那场威震中外的黄桥决战。

  1940年,新四军在黄桥地区对国民党军队进行自卫反击作战,共歼灭了国民党韩德勤部1.1万余人,其中俘3800余名,打开了苏北乃至华中地区抗战新局面。

  黄桥战役的胜利,跟当地老百姓的帮忙也有很大关系。当时战况对新四军极其不利,双方力量极其悬殊,危急关头,黄桥百姓全部站了出来,坚定地支援新四军。赶制军鞋、侦查送信、挖掘战壕……他们竭尽自己所能支援前线,为黄桥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年战斗持续了整整四天四夜,镇上30多家磨坊60多家烧饼店夜以继日地赶制烧饼,镇民们冒着枪林弹雨送上前线,既解决了战士们一日三餐之虞,更鼓舞了他们的斗志,黄桥烧饼就这样流传开来。

  走在黄桥镇上,最常见的就是黄桥烧饼店的招牌。黄桥烧饼金黄如蟹壳,当地人叫它蟹壳黄,长的是干脆清香的咸烧饼,圆的是甜酥脆美的甜烧饼,正是“可盐可甜”。作为江苏省的著名小吃,黄桥烧饼被列入国宴的点心行列。

  黄桥的战争遗迹不少,作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有无数人来此缅怀先烈。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为江苏省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在黄桥公园北侧建有黄桥战役革命烈士陵园,园内苍松翠柏,庄严肃穆。纪念碑上镌刻着叶飞同志题写的“黄桥战役革命烈士永垂千古”,现在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今,街头巷尾敞开的圈门和诸多战争遗迹,都成了古镇的独特风景。无数承载着黄桥人无畏精神的故事,也伴着这些风景,绵延流传,代代不息。

  琴韵小镇展新颜

  当战火的硝烟渐渐散去,黄桥镇驶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发生着变化。

  黄桥自古河流众多,有“大川环于外,小港横于内”之说,和江南周庄一样,是典型的水乡古镇。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因公路的铺设改变了方向,一座环境优美的新城拔地而起,把古镇分成了东西南三个古街区,一条条老街在高楼大厦的映衬下,显得更为质朴、内敛。

  漫步古镇内,古街古巷古建筑犹在,延续着千年的文化脉搏。至今,黄桥古镇保留完好的明清建筑有2000余间,还能寻觅到少量的宋代建筑,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散布其间,如同一个历史建筑博物馆。

  古镇最著名的是珠巷、罗家巷、王家巷、米巷,保留着原汁原味的明清历史原貌。辗转在那些街巷里,你可以细细品味那精雕细琢的水乡生活,洞见老街古巷里的繁华过往。

  麻石板路面流向那曲径通幽的小巷深处,巷子两侧商铺林立,多是前店后作,有油坊、药店、绸布店、杂货店等。当年寄托着古镇居民与新四军鱼水情深的黄桥烧饼,如今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美食,深受游客青睐。

  古镇面貌展新颜,无畏进取的黄桥人,也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寻求着新的发展和突破。

  来到黄桥古镇,处处都能听到悠扬的琴声,如今黄桥已是中国提琴产业之都。

  经过50多年的发展,黄桥人用小小的提琴“拉”出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已成为黄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每年生产各类提琴70万把,占国内市场的70%、世界市场的30%以上,销往欧美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桥镇连续六年成为“国际乐器演奏日”中国主会场,活动规模为全国之最。如今,“琴韵小镇”成为小镇的新名片。

  从制作黄桥烧饼而闻名于世到赢得“琴韵小镇”的美誉,黄桥的蜕变让世人刮目相看。它就在这悠扬的琴声中,浅吟低唱着岁月的旋律。(陈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36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