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长三角旅游攻略

桨声灯影中的木渎,吴地风情尽显

  位于苏州市西南边的木渎古镇,有着和苏州城一样悠久的历史,被称为“吴中第一镇”。小桥流水、深宅古木,在一众古镇中别有一番情调。

  由一条街演变而来的古镇

  说起苏州的山塘街,很多人自然而然想到的是姑苏的七里山塘。其实在吴中的木渎还有一条山塘街。不少人认为,木渎这条街才是苏州人心中的老山塘。

  说起这条街的历史,要比姑苏的那条山塘街早很多,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

  相传春秋末年,吴越纷争,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施用“美人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吴王夫差专宠西施,特地为她在秀逸的灵岩山顶建馆娃宫,又在紫石山筑姑苏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源源而来的木材堵塞了山下的河流港渎,“木塞于渎”,木渎之名便由此而来。

  一个女子左右着吴越两个国家的命运,实在让人惊叹不已,木渎也因为这个传说而产生了历史的厚重感。

  这里常年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不少人家就在山塘两岸定居,形成了较早的居民点,并逐渐发展成集镇。因此,山塘街自然而然成为古镇最老的一条街。

  姑苏的七里山塘有条山塘河,这里也有一条。而且这条河也与西施有关。

  木渎的山塘河又叫香溪河。传说西施沐浴的水混着体香香粉鲜花等香气全部流入山下的河流,久而久之便满河生香,香溪河由此而生,河上至今还有一座西施桥。

  自此,香溪河取代了山塘河,木渎镇取代了山塘镇。

  沿着木渎古镇的山塘街向东漫游,打开古镇美丽风俗画卷。山塘街南侧便是香溪河,桥在香溪水上,桥上有亭,飞檐翘角,桥下薄雾弥漫,水流千年,满河生香。

  漫步水岸,常有婀娜身影触目,原是缤纷美丽的“现代西施”,在桥上弄姿留影,顾盼含情,令江南古镇依旧生辉。廊桥石拱下,花船在其间穿行,欸乃一声江水绿,正是江南好风景。

  “园林之镇”风貌凸显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太湖之滨,背倚“秀绝冠江南”的灵岩山,香溪、胥江二道吴越名水穿镇而过,其依山而筑、傍水而居的独特格局为江南古镇少有。

  清朝中叶,木渎已是吴中著名商埠,康熙三次南巡和乾隆六下江南,每次偏幸木渎,可见此地不凡。

  除拥有绝佳的地理位置之外,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木渎旧有“十景”,名噪一时。今存“斜桥分水”、“虹桥晚照”、“下沙落雁”、“姜潭渔火”、“西津望月”、“灵岩晚钟”、“南山晴雪”诸景,仍可见其余韵。

  木渎古镇明清文化遗存丰富,到处都是古树、古桥和古园林,因此木渎也是江南唯一的中国园林古镇。沿着主街山塘街,排布着一系列的古典园林,一条香溪穿流而过,秀美中多了分灵动。

  顺着河岸慢慢行走,只见河道纵横,小桥流水,古朴清幽。从历史风云中幸存的河上古桥,和绵延的石驳岸组成了苍古的水上风景。沿河布局的民居呈带状排布,极具典型和个性。

  古镇明清时期有私家园林30多处,现已修复严家花园,虹饮山房、古松园、榜眼府第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其他古镇无法望其项背的。

  来到严家花园,才知道这里是乾隆的老师、中国最长寿的诗人沈德潜的故居。后来该园转让给木渎首富严国馨。

  徜徉其中可见,园中花木与建筑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布局疏密曲折,精巧雅致,幽深婉约,显示了建造者独具匠心的造园艺术。

  入夏,严家花园王家桥畔的岸柳也繁茂了起来,恰似一帘黛绿色的幽梦,把严家花园内几代人望子成龙的梦想,撩拨得一片婆娑。

  由严家花园向东200米便是虹饮山房,其“溪山风月之美,池亭花木之胜”远胜其他园林。据说,主人徐士元常和朋友在园中饮酒赋诗,他酒量极大,号称“虹饮”,又因宅园毗邻虹桥,“虹饮山房”之名由此而来。

  乾隆游木渎的时候,必到虹饮山房,在这里游园、看戏、品茗、吟诗,因此虹饮山房又被称为乾隆皇帝的“民间行宫”。山房大门前面的御码头和御碑亭是乾隆南巡弃舟登岸的地方。

  “虹桥晚照”很值得一看。每当夕阳西下,放眼西望,可见夕阳正和香溪、虹桥形成一线。迟暮的日光把香溪水染成一匹彩绸,给两岸的粉墙黛瓦披上一袭朱纱,绚丽无比。

  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

  明清时期,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展现当时姑苏风貌的《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苏繁华图》,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风情跃然纸上,被后世誉为研究清代苏州之“百科全书”。

  “《姑苏繁华图》,开篇在木渎”,木渎当时的繁华可见一斑。

  行走于现在的木渎,仿佛徐徐打开了那副古老的长卷,木渎的繁盛富庶近在眼前——街市酒肆、南北船运、园林戏曲、胭脂水粉、美食小吃……数不胜数。两百多年过去了,古镇的格局和风貌并未有太大的改变。

  比起姑苏的七里山塘,这里更显质朴与包容。沿着河岸可看到琳琅满目的商业招牌,活蚌采珠、太湖丝绸、李绣坊等特色店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百年老店御品斋、乾生元等苏州传统食品名店则是吃货们的必逛福地,乾生元的松子枣泥麻饼尤为出名,曾被乾隆御封为“天下生元饼”,“乾生元”之名亦出自此处。

  手艺人是古镇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山塘老作坊里,陈列着菜篮、竹匾、淘米篮、饭罩等近百种竹制品。一条条细长的竹片,通过老先生的耐心加匠心,变成了满屋陈列的精致竹制品,彰显出木渎劳动人民的勤劳朴实。

  寻着乌米饭的香气,偶遇大名鼎鼎的吴珍堂。这碗登上央视的乌米饭,早已扬名天下,慕名前来亲尝乌米饭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古镇还有青团子、厥菜、马兰头、甜酒酿等四季食品层出不穷,各具乡土风味,在街边小店均可品尝。

在古代,木渎不仅是商贸中心更是文化中心。

  在山塘街的入口处,一道“姑苏十二娘风情街”的标识十分显眼。很多人会误以为这里是古代灯红酒绿的地方,其实不然,“姑苏十二娘”指的是劳动人民。

  如今,在木渎古镇水网稠密、湖塘众多的蜿蜒河道里,仍可见到摇橹的船娘身影。船娘、绣娘、织娘、茶娘、扇娘……这些民间市井里裹着粗布头巾的妇人,组成了“姑苏十二娘”,成为木渎古镇吴文化的瑰宝。

  悠闲的水乡古镇慢生活,总是伴随着一缕茶香。游走古镇可以发现,镇上典雅的茶室不少。产自吴中的洞庭碧螺春久负盛名,是乾隆皇帝的最爱。炎炎夏日,来到茶室,依窗而坐,泡上一壶茶,吃上一块枣泥饼,听上一段评弹,何其悠哉!

  当夜幕降临,月亮慢慢地升到香溪桥上,灵岩山寺晚钟响起,点点白帆归来,星星渔火亮起,耳边时而传来院内的丝竹声、街上吆喝的叫卖声,时而转为对岸隐隐的读书声、桥边艺人的民谣声……桨声灯影里,水乡古镇的诗意夜生活由此铺开。(陈娴/文 王思/摄)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553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