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半年无为市工业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
无为有为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无为市经济总量一直稳居全省县域经济前十强。今年以来,无为市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36亿元,同比增长6.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多项指标好于预期。
领跑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守好产业基本盘,筑牢稳增长“压舱石”
7月15日,走进安徽鑫海高导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生产热火朝天,智能大屏上数字跳动,实时显示着500多台设备的运行情况。
安徽鑫海高导是无为市一家铜导体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发电、轨道交通、电力装备等行业。该企业生产的高精度铜并绞线2024年销量28.2万吨,国内市场占有率17.6%。
企业行政总监彭丽俊告诉记者:“我们联动下游1000家企业,可以生产1.5万多种铜铝导体产品,打造全球铜铝导体‘共享工厂’,满足行业的一站式采购需要。”在企业展厅内,可以看到粗细不等的铜导线产品,最粗的截面达630平方毫米,最细的直径只有0.03毫米。
鑫海高导2020年落户无为,依托“电缆之乡”的产业优势,企业加快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实现爆发式增长。2023年产值18亿元,2024年产值48亿元,2025年目标产值75亿元。
电缆被称为“工业的血管”,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无为素有“电缆之乡”之称,不仅是全国四大电缆产业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特种电缆产业基地,目前已经聚集规上企业110家,产品涵盖电力电缆、通信电缆、特种电缆等多个品类。近年来,无为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电缆行业加大技改力度,实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今年上半年,电缆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181.4亿元,成为无为县域经济稳增长的“压舱石”。
羽毛羽绒也是无为的传统优势产业。目前,全市拥有规上企业45家,已形成以羽毛羽绒原料贸易为基础,羽毛球生产、羽绒制品加工为主导,羽绒家纺为延伸的全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25.7亿元。羽毛球的产量在全国占比近1/4。
雄厚的产业基础,持之以恒地深耕制造业本底,锻长补短,是无为持续领跑的基础。
近年来,无为市已构建起以电线电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羽毛羽绒四大产业为主导,风力及光伏新能源、装备制造、医药健康为补充的多元化产业体系。上半年,全市电线电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四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其中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增速41.9%,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8.1%;电线电缆产业增长22.9%,贡献率49.9%,制造业的强劲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稳定器。
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发展新动能
每6秒钟下线一块电池!在无为弗迪电池有限公司的自动化装配车间,机械臂舞动,一块块刀片电池有序下线。
这里正在生产的刀片电池2.0,是比亚迪最新研发的超级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传统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好。公司现场负责人介绍,由于采用了电池车身一体化集成设计,电池作为底盘成为汽车机构件,较传统电池的模组结构,大大提升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整车续航能力大幅提升,搭载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可实现续航700公里以上。充5分钟畅行400公里,循环寿命最长可达到1.5万次以上。
无为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园是华东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目前已经建成5期项目,年产电池40吉瓦时,可装载80万辆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无为争先进位的主要增长点。无为市大力实施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两大新兴产业,靶向招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创新平台、产业项目和上下游企业,推动产业规模和层次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无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113.3亿元,其中比亚迪弗迪电池实现产值110.2亿元,税收增长52.4%。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无为以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为抓手,全力抓好创新主体培育、产业创新升级、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成果转化等工作,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发展新动能。
聚焦主导产业创新需求,实体化运营5家产业创新研究院,加强产学研合作,开展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前沿技术联合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塑造发展新动能。近三年来,全市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105个、技术合同金额超100亿元,产学研合作成效进一步显现。
今年上半年,无为市工业经济交出亮眼成绩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较去年同期提高9个百分点,在芜湖市各县市区中稳居前列。其中,规上企业中战新产业产值达204.1亿元,同比增长24.4%;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9.3亿元,增幅高达39.4%,创新驱动的活力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成为增长新引擎。
抓项目促投资,常态化开展“敲门招商”
2021年7月签约、8月开工;2022年1月第一条生产线投产……无为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创造了半个月签约、一个月开工、半年内投产的“无为速度”。
落户以来,无为比亚迪迅猛发展。2022年投产当年便实现超百亿元产值,2023年产值超200亿元。几年来,比亚迪不断扩大在无为的投资,产业园从最初的1期已经扩大到7期,全部投产后产值可达500亿元,企业用真金白银给无为营商环境投下了信任票。
在无为经开区绿色食品产业园,杭派食品有限公司厂区装修一新,生产设备正在加紧安装调试。去年初,这家杭州的坚果生产企业在合作伙伴推荐下来到无为考察,不到一个月就签下投资协议。
“去年3月份签约,6月份项目动工。目前万事俱备,下个月即可投产,300多亩厂区可以满足企业未来5年的发展需要。”杭派食品安徽公司人事总监杨建胜介绍。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地方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近年来,无为市深入开展“最濡意”为企服务行动,加大助企纾困和要素保障,全力帮助企业拓市场、找订单、扩产能,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高质量发展,项目是抓手。无为市扎实开展重点项目集中攻坚行动,今年上半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个,总投资221.19亿元,投资量均位于芜湖市各县市区前列。
“围绕主导产业,我们成立了五大专班;围绕区域产业,成立了多个招商小分队;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以商招商,深耕企业家朋友圈。”无为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举例说,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延链补链上,发挥比亚迪企业“链主”优势,重点围绕智能座舱、动力电池、pack线、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等细分领域方向,梳理比亚迪、奇瑞等整车厂供应链企业名单,常态化赴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开展“敲门行动”,主动上门招商,力争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