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要闻

嘉兴的超强外资引力从何而来

近日,浙江省2023年度外资研发中心名单公布,全省20家外资企业入选,嘉兴共有4家企业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二。据市商务局统计,截至目前,嘉兴已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研发中心138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悄然间,嘉兴利用外资已经实现从“制造工厂”到研发中心的嬗变。汉希科特、荷美尔、德沃康等一批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嘉兴,形成了“亚太总部制造基地+研发中心”的外资总部模式。

这样的变化意味着什么?一座城市,要具备怎样的引力,才能吸引如此多外资企业建立制造基地并设立研发中心?

这是浙江省首次开展外资研发中心的认定工作。

去年7月,省商务厅、省科学技术厅印发《关于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浙江省外资研发中心的认定标准和流程,在支持开展科技创新、提高研发便利度、鼓励引进海外人才和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4个方面,提出20条政策措施,推动浙江省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在此基础上,2023年度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工作正式启动,最终在全省范围内评出20家上榜企业,其中杭州9家、嘉兴4家、宁波3家,温州、湖州、绍兴和衢州各1家。

从这份名单来看,目前浙江省内各个城市在外资研发中心建设上的差距并不显著,其中嘉兴和宁波之间仅有1家企业之差。

不仅是浙江,放眼全国,外资研发中心正在成为各个城市高质量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又一关键锚点。

去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推出系列举措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

此前,全国多地已经开展了外资研发中心认定、支持等工作。截至2022年年底,上海累计设立外资研发中心531家,北京也已认定英特尔、阿斯利康、日立等29家外资企业为北京市首批外资研发中心,近七成集中在高精尖产业领域。

去年以来,全国各地更是竞相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掀起了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热潮。比如去年8月,长沙出台实施意见和若干政策,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对于新建外资研发中心和保税研发中心,按投资额的10%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200万元支持,并按每年研发投入增量部分的10%给予最高200万元支持等。

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一大批外资研发中心纷纷落户,嘉兴也不例外。

截至目前,嘉兴全市已设立省级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研发中心138家,市级高新技术外资企业研发中心221家,打造了平湖汉希科特中国微系统应用研究院、帝斯曼中肯生物,秀洲德沃康、佛吉亚,嘉兴经开喜德瑞、荷美尔等一批具有辨识度和科技引领力的外资研发中心。

从这个角度而言,嘉兴已然抓住了外资研发中心这个关键锚点,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吸引和支持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一匹“黑马”。

透过这份浙江省2023年度外资研发中心名单,嘉兴创建外资研发中心的实力可见一斑。

此次嘉兴上榜的4家企业分别为:云顶新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海利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富鼎电子科技(嘉善)有限公司、浙江菲斯曼供热技术有限公司。

可以说,这些企业是嘉兴在生物医药、电子科技和供暖制冷设备制造领域高质量利用外资的集中体现。这些领域,恰恰是当前各个城市正在抢先布局的高精尖产业领域。

以云顶新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顶新耀”)为例,这是嘉善首个运用“基金+股权+项目”招商模式引进的重大产业项目,也是嘉善招商模式创新的典型案例。

作为一家专注于创新药开发及商业化的生物制药公司,云顶新耀成立于2020年,通过授权引进和自主研发“双轮驱动”策略,建立了顶级的产品研发管线。去年11月,云顶新耀的一款新药“耐赋康”在中国正式获批。

作为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将给中国大约500万IgA肾病患者带来新希望,填补从疾病源头治疗IgA肾病的空白,开启IgA肾病治疗新时代。值得骄傲的是,云顶新耀的国内总部和研发中心就在嘉兴。

同样,来自德国的全球领先供热、制冷和空调系统制造商菲斯曼集团自2017年来到平湖投资设厂后,又在2019年设立了公司亚太区研发总部。公司运营总监刘铁旭表示,原来研发中心在德国时,解决一个技术问题的响应时间是2至3个月,而在平湖设立研发中心后,这一时间缩短到2至3周,效率大大提高。

回望过去,嘉兴常常被调侃为跨国公司的“代工厂”,而如今,嘉兴外资招引“含金量”不断提升,建立起了吸引跨国企业设立外资研发中心的“强磁场”,实现了向产业链上游不断攀升的跨越式发展。

毕竟,过去“制造工厂”的定位意味着嘉兴仅仅只能依托既有的产业制造基础和产业集群优势进行产品生产,处于产业链下游的生产制造环节,而外资研发中心在嘉兴纷纷落户则意味着嘉兴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等产业链上游环节有了新的开拓,同时也能够为嘉兴本土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从这个角度而言,利用好既有的基础优势,吸引更多外商投资和设立研发中心,不仅是嘉兴在招商引资方面的新突破点,更是嘉兴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家家企业、一个个研发中心落地嘉兴,反映出企业家和投资者对嘉兴的信任和认可,也凝聚着嘉兴招商团队的付出与努力。

近年来,嘉兴在外资招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又是如何吸引这么多外资企业落户嘉兴并在此设立研发中心的?

答案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即“扩”“稳”“提”,就是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能力与水平。

一方面,嘉兴将吸引和鼓励外资企业投资设立研发中心作为招引外资的“主攻”方向之一,持续推动外资企业从“制造工厂”向“制造+研发+营销+服务”转型;另一方面,嘉兴牢牢抓住引资“龙头”,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吸引众多世界500强企业落地,龙头集聚效应凸显,高质量外资集聚先行区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截至目前,已有115个国家和地区在嘉兴投资10000多个外资项目,其中超亿美元项目472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213个、全球行业龙头企业项目126个,国家外资重大项目、商务部重点外资项目数量均居浙江省首位。

值得一提的是,为鼓励设立和发展外资研发中心,去年嘉兴还出台了相关政策。其中奖补方面,嘉兴在省级政策基础上自行“加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给予实际利用外资额7.5%的奖补。此外,嘉兴还建立了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拓展企业问题反映渠道。

除了针对性的外资招引政策外,近年来,嘉兴的智能制造基础也在不断夯实。装备自动化、生产智能化等新型工业化生产方式在制造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场景,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数据显示,去年1月至11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2671.22亿元,增长7.2%,其中电气机械、汽车制造和化工等行业分别增长44.3%、21.1%和11.2%。

诚然,这些都是促使嘉兴形成外资招引“强磁场”的“金钥匙”,但挑战仍存。例如,杭州虽然没有专门出台政策鼓励外商设立研发中心,但在浙江省2023年度外资研发中心名单中,杭州上榜企业有9家,占据此次入选企业数量的近一半。

此外,对于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精尖行业企业而言,一座城市的产业链价值链至关重要。要想吸引相当数量的外商在嘉兴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嘉兴还需要进一步稳链、强链、补链,同时也可以推进外企与本土企业、创新团队的融合对接、协同创新,让外资研发中心与包括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学嘉兴研究院在内的创新载体、企业研究院形成联动,深化科技开放合作,发挥各自价值实现共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创新力量。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68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