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用AI再“见”妈妈 浙江推出首家数智缅怀场所

  如何安放对逝去亲人的情感,是每个人面对生死的必修课。

  5日,浙江安贤园,刚刚落成的“无境”数智生命体验空间里,不时涌动着“科技感”十足的光影,走在璀璨的“银河”光带中,记者的脚下也投影出朵朵精美的莲花。

  “这是为逝者打造的缅怀空间,家属可以在这里追思、疗愈、祈福。”浙江安贤园副总经理单璐介绍,这是省内第一家数智缅怀场所,今年清明前夕刚刚落成启用。

  数智技术加持下的追思,有何不同?单璐介绍,本质上是运用人工智能、270度全息环绕宽幕等科技手段,将逝者的生命故事更好地浓缩在物理空间内,从而让生者和逝者更好告别。

  单璐带着记者走到互动一体机前,只要扫码上传逝者生前的照片,最终会在屏幕上汇聚成一面哀思的照片墙,每位家属都能实现独特的记忆连结;写下最想对逝者说的话后,这些“思念”旋即呈现在大屏白色的帆船上,“驶向”无穷尽的浩瀚远方。

  记者在现场看到,很多扫完墓的市民路过时都会好奇地向内张望。得知这里可以提供数智生命的缅怀仪式,来自杭州市拱墅区的市民林俊文情不自禁地看向自己手机屏保上母亲的照片:“以后也许我也会来感受一下,再见一次妈妈。”

  “目前,我们的体验空间还在内测阶段,暂未对公众开放。但这两天已经有客户来电咨询了。”单璐说,“从技术上说,目前已经可以实现对逝者的‘还原’。家属提供视频、录音、照片等,就能通过AI学习还原逝者形象,还能进行‘交流’。”

  提供的素材越多,AI就能学习得更像。不过,单璐也认为,数字人只是虚拟的,不能真正代替逝者,只能寄托哀思,带来一定的心理慰藉。浙江安贤园目前尚未正式对外推出这项服务。

  事实上,用“AI还原逝者”的需求,在当下并不罕见。

  今年清明前夕,杭州市上城区的云家族浙江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昱和同事们刚为一位重庆的逝者建构了数字人。

  “她是重庆一位医生王丹璐,从医23年,去年在医院突发脑干出血倒下,没来得及和家人告别。”郑昱说,这位医生临走时还捐献出器官,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今年3月,当听说当地公益组织想为王医生举办追思会,郑昱当即决定免费为王医生建构数字人。

  从近百张照片、两段视频中,研发部工作人员徐明波“复刻”着逝者的音容笑貌,他用三天两夜的时间完成了数字化的重建。

  运用AI技术跨时空对话,填补了没能好好说再见的缺憾。清明前夕,在重庆一场缅怀仪式上,女儿李雪再一次“见”到了妈妈王丹璐。

  “妈妈走得太突然了,我每次想起她就要哭,外婆每天拿着妈妈的照片,一看好半天。”电话那头,李雪的声音还带着哭腔,“‘妈妈’在屏幕上像以前一样喊我‘幺妹儿’的时候,即使我知道她不是真的妈妈,还是感到很温暖。”

  郑昱说,今年以来,他们接到复刻逝者数字生命的业务同比上涨90%。他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大家的生命观在不断地更新,“与传统的殡葬方式相比,AI的出现,让我们与逝者的告别,变得更有温度、更具人文传承。”

  杭州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蒋增刚将数智生命体验空间,视为杭州殡葬业拥抱数字化的积极探索,“当然,数字生命并不能真正代替逝者,更要注意远离法律和伦理的边界,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探索。”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出现的林俊文、王丹璐和李雪为化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7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