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

首页>地方频道>盐城>要闻

首个遗产地内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通过省级验收

近日,在东台条子泥盐蒿滩内,东方白鹳迎着朝阳在嬉戏。条子泥5000余亩盐蒿草红遍海滩,犹如“红毯”,美景如画。在这片“红毯”上,候鸟展翅翱翔,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野趣的自然画作。

11月21日至22日,盐城市2022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省自然资源厅和财政厅组织的验收。项目包括射阳和东台两个子项目,总投资4.31亿元,其中获得中央财政3亿元的支持。项目创新性在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开展离岸生态潜堤建设,是我国首个遗产地内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

两个子项目于去年底通过工程竣工专家验收。项目整体达到了实施方案要求,实现了绩效目标。其中,射阳子项目包括北区(双洋港南至运粮河岸段)和南区(港南垦区)两个修复区,共完成生态修复面积890公顷,退渔还湿305公顷,整治修复岸线16.9千米等;东台子项目位于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二实验区,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250.13公顷,整治修复岸线长度6.44千米,修复草本植被面积499.02公顷,外来入侵物种治理面积497.14公顷等。

随着项目的实施,滩涂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射阳子项目采用离岸生态潜堤、海岸线整治和退渔还湿等修复措施,在维持滩涂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消浪防侵蚀的目标,构建了鸟类觅食和生物礁生长空间,促进了海洋生态保护与防灾减灾协同增效。东台子项目秉承“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理念,采用“水文水系修复+微地形改造+植被恢复+互花米草治理”等湿地修复措施,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提升了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

省级验收专家组表示,项目始终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运用“厦门实践”经验,创新性在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开展离岸生态潜堤建设,突破性在南黄海区域为牡蛎、藤壶等海洋生物营造生境并填补生物多样性长期缺失的一环,首次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在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地区域内开展接近自然状态改造和生态保护修复,首次在项目区监测发现全球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在此栖息的IUCN红色名录受威胁鸟类达34种。该项目是为数不多按规定时序完成工程建设、达到绩效目标并顺利通过验收的中央资金支持项目,将为全球滨海湿地生态保护提供借鉴,为“强富美高”新盐城现代化建设开辟广阔前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8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