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

首页>地方频道>徐州>要闻

为全省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探索经验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要紧紧围绕“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作示范”,坚定不移践行为民宗旨,探索具有徐州特色的实现路径。

就业一头连着万家灯火,一头系着发展大局,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去年,我市千方百计助企稳岗扩岗,挖掘就业潜力,通过发放稳岗返还补贴、就业创业贷款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成功自主创业2.5万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关键在于提供岗位。我市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开展“稳岗拓岗”行动,鼓励多渠道就业创业,确保青年就业水平总体平稳。同时大力拓展服务业新就业领域,加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权益保障,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

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是检验共同富裕成色的重要标准。从基础教育的均衡布局,到医疗卫生资源的精准覆盖;从养老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到托育服务的规范发展,每一项服务的提质增效,都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在提高公共服务供需适配度上下更大功夫,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把一件件民生实事抓实落地,让人民群众享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推动共同富裕,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作为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和全省农业大市,徐州近年来与时俱进擘画农业农村发展蓝图,全市“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当前,“三农”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出许多新趋势和新特征。要坚定不移守好“三农”基础,推动“5+N”农业全产业链提档升级,联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连片塑造景观风貌,开展富民强村帮促等行动,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加快从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

共同富裕既要实现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也要实现精神文化生活丰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越来越高,为文化领域的创新与突破创造了广阔空间。对于徐州而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以文兴业的宝贵资源,要加快实施“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城市更新工程,不断擦亮“国潮汉风”“快哉徐州”等文旅品牌,更好实现文化、旅游、科技融合共兴。同时,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深化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创新文化生产机制,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共同富裕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为了人民的现代化,才有意义。我们要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立足我市发展阶段,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满意度,以扎扎实实的举措为全省共同富裕贡献力量、探索经验。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