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首页>地方频道>上海>要闻

养有“普”惠,老来“陀”贴!普陀区着力绘就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新蓝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渐加深,普陀区始终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强化规划资源保障、加快民心工程建设。

  为加快构建适应人口和空间特色的养老服务设施体系,满足多层次、高水平、有温度的养老服务设施需求,普陀区于2022年8月启动《上海市普陀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24-2035年)》(以下简称《养老专项规划》)编制,并于近日正式获得市政府批复。

评估调研 绘细绘实“新蓝图”

  为确保规划编制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让养老“蓝图”有深度、有广度、有精度。前期,普陀区通过规划梳理、案例研究、问卷调研、现状排摸、现场踏勘等方式,明确养老热点需求、摸清底图底数、锚定目标方向,扫清规划“盲点”、现状“堵点”。同时,《养老专项规划》还着眼于普陀区老年人口发展趋势,根据预测峰值合理确定养老服务设施规模,鼓励与医疗、文化、体育等其他相适应公共服务功能的复合设置,并预留一定的弹性发展空间。

0325_082629_400.png

普陀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专项规划》还根据老龄人口发展趋势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现状与规划情况,将各街镇养老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引导分为重点增强型、改善提升型、提质创优型三大类,进一步均衡区域空间布局,绘细绘实普陀未来养老“新蓝图”。

  具体而言,重点增强型将针对现状设施数量不足、服务覆盖盲区较多的街镇,重点通过新建及存量地区空间挖潜的方式,加快新建设施点位,提升设施总量,优化服务覆盖;改善提升型则是针对现状设施数量和服务覆盖情况一般,个别类型设施中存在少量缺口的街镇,着重在服务盲区中增加设施点位;提质创优型是针对现状设施功能较完善、数量较充足,且服务覆盖良好的街镇,重点提升设施品质,完善设施功能。

强“链”建“圈” 跑出布局优化“加速度”

  养老服务设施主要由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两大类构成。对于提供全日集中住宿和照料护理服务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而言,普陀将在详细规划层面落实用地和相关指标管控要求,并纳入全市规划资源信息管理平台统一管理,为后续设施的建设和提质增效提供规划支持。在土地资源紧约束的大背景下,鼓励复合式养老服务设施发展,实现更为灵活多样的机构养老服务设施空间布局。

0325_082702_163.png

机构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局图

  针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普陀则将着力构建“2+6+X”服务功能体系,拓展社区服务“功能链”。“2”代表基本功能,包括社区托养类(含全托服务和日间照护服务)和助餐服务类;“6”代表辅助功能,包括医养结合、健康促进、智能服务、家庭支持、养老顾问、精神文化;“X”代表个性化服务功能,可结合社区特点因地制宜设置、动态优化更新。

0325_082734_359.png

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指引图

  随着《养老专项规划》的正式批复,普陀“老宝贝”们的幸福养老“生活圈”也变得可期可盼。普陀将着力打通为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地区构建起“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生活圈”,每个生活圈以一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核心,以若干个家门口服务站点为支撑,形成两个层级的服务供给。其中,社区养老综合体的载体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或分中心,提供社区托养、助餐服务以及其他服务;家门口站点主要依托老年活动室或居住区内其他可利用的各类设施场所复合设置。

远近结合 筑牢行稳致远“定盘石”

  从规划目标来看,《养老专项规划》将聚焦构建“养有‘普’惠、老来‘陀’帖、乐享百岁”的普陀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新图景,坚持远近结合、坚持增存并举,逐步全面实现老年友好城区的目标愿景。

  近期至2025年“强基础”。普陀全区规划机构养老服务设施共50处,总养老床位数不少于9755张,每千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55平方米,逐步优化既有建设成果,探索多元化、复合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全面完善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远期至2035年“树品牌”。以满足人民切实的生活需求为目标,优化完善空间充足、内容丰富、富含特色的养老服务,打造普陀养老服务的好口碑、好品牌。计划至2035年全区实现养老床位数不少于9096张,每千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不少于65平方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