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南谯区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推进科技创新赋能,聚力抓实体促转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实体经济,全力以赴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厚植发展动能。
推进工业稳进提效。投资提速扩量,用好“两新”政策红利,支持全区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技术升级和数字化改造,开拓工业投资、技改投资新增量,力争到年末,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突破20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全市前列,新培育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企业提质做强,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等梯度培育体系,力争全年新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家。出台新一轮制造强区政策,协同推进全市范围产业链衔接配套,大力提高工业产品本地化配套率和利用率,推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0%以上。产业提能升级,抓好产业运行监测调度,建立重点项目新投产、新入规、新储备“三张清单”,全力做好跟踪服务,推动重点行业企业稳产增产。持续推进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招引,推动晶隆半导体、拓维光电等投产达产,形成更多产值增量,推动产业加速集聚成势,力争半导体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65亿元。新能源产业主动融入全省、全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围绕锂电池、新型储能、零部件、汽车回收拆解等环节持续发力,加快德兰明海一期、利维能二期投产达效,支持奥特佳、德慧等企业加速发展,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45亿元。新材料产业聚焦传统材料转型升级,做专做精新型材料、做大培强链上企业,推动银禧高分子材料、众博新材料、众望科希盟等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形成品牌优势;支持格锐新材料、中联水泥等传统材料领域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力争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25亿元。
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坚持生产生活并驾齐驱、协同推进,进一步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全年新引育限上单位40家,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以助力制造业发展为导向,着力引育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高教科创城创建滁州软件园,力争“两业”融合企业实现“零突破”,确保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长30%以上。突出以“人”为核心,加快构建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供给,推出系列政策,支持一批有潜力、后劲足的批零住餐企业做大做强,鼓励线下传统商贸企业发展新零售,支持直播电商新经济与快递物流协同发展,确保网络零售额增长6%;推进嘉欣水果批发市场开工建设,西商冷链物流园建成运营。
推进营商服务提质增效。深化“标准地”改革,用好亩均效益评价机制,持续优化“中介超市”“桩基先行”等好做法,实施土地弹性年期出让,让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持续打造“亭满意 谯头堡”营商服务品牌,常态化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等活动,推动涉企问题速办优结。加强财政和金融配合,建设基金丛林,全力支持企业上市。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及时兑现普惠金融等助企政策。开展法治护航行动,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