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资金流”上线 安徽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否“搭快车”

  原标题:“资金流”上线 中小微企业融资能否“搭快车”

  3个多月之前,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始试运行。

  这个由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新平台,为中小微企业建立了专属的数据账户,可为企业贷款提供一份全新的“征信报告”。

  资金流信用信息是中小微企业最优质的信用信息之一。如果说企业征信报告是对企业过往履约行为的客观记录,那么,资金流信用信息则是对当前企业经营能力的真实反映。

  近年来,在全球开放银行浪潮和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共同推动下,资金流信用信息可得性和开放性前所未有地提高,促进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和应用已成为各国推动普惠金融发展和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

  目前,安徽已有13家金融机构共查询1400笔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依托平台为企业成功发放贷款共计7.2亿元。

  该平台的上线落地,有效增强资金流信用信息的共享性、普惠性,释放数据价值红利,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良好融资服务。

  打破信息不对称

  芜湖伟霄重工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建筑材料生产专用机械制造,是芜湖市高新技术、专精特新企业。手里有技术、市场有需求,然而在去年底生产订单不断增多的时候,却有点底气不足——资金有些捉襟见肘。

  “订单增多,需要采购大量原材料,又赶上之前流动资金贷款即将到期,对企业现金流造成一定压力。”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资金周转难、融资难一度困扰着他。

  一个“难”字,道出了企业闯荡市场感受到的压力和挑战。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融资并不轻松。在一些企业负责人印象里,传统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评估较为保守,融资门槛高、审批流程复杂……

  在采访中,也有银行工作人员坦言,融资难的背后,一是部分中小微企业缺乏持续稳定的高质量信用记录,使银行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其信用状况,影响信贷审批和投放进展;二是一些中小微企业的财务报表不够完备规范,无法客观完整地反映日常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造成银企信息不对称;三是缺乏足够符合银行贷款要求的有效抵押物。

  资金流信息平台成为解决难题的突破口。

  2024年10月25日,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金融机构共同建设的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正式上线试运行。

  “资金流信息平台一端通过专网联通接入金融机构,一端通过互联网触达中小微企业,为每个信息主体在资金流信息平台上建立资金流信用信息账户。中小微企业可以在自己的数据账户内进行自身资金流信用信息查询、流转和提出异议。金融机构可以更加便捷、高效地获取客户的资金流信用信息,实现对客户的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的全生命周期动态跟踪分析。”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征信管理处二级调研员许焱介绍。

  芜湖伟霄重工有限公司在资金流信息平台也有专属“数据账户”。经企业授权,徽商银行芜湖分行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查询企业在他行的资金流信息报告,便捷高效地获取企业的账户资金情况、交易集中度、交易对手稳定性等信息,同时,结合企业销售收入、纳税、现金流情况和征信情况进行辅助验证,更全面地核实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和信用状况。

  “依托资金流信息发放的100万元贷款,切实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燃眉之急。”芜湖伟霄重工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不仅贷得到款,而且年利率由3.65%降至3.35%,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解“信用白户”之忧

  相较于有贷款记录的小微企业而言,“信用白户”贷款更难。

  “去年底,我们在走访中发现,安徽强威包装技术有限公司因扩大生产,急需资金,但该企业是所谓的‘信用白户’。”徽商银行滁州分行负责人说。

  “信用白户”,是指在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报告中无贷款记录的企业。以往,这类企业在纳税、工商、环保等方面的信用信息较少,又因为规模较小,可供抵押担保物相对较少,银行较难评价其风险。

  让“信用白户”能贷款正是资金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初衷。

  “资金流信用信息是信息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反映其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偿债能力、履约行为等经济行为并去除相关敏感信息后的交易信息。”在许焱看来,原有征信报告主要关注企业的信贷记录,但是那些缺乏信贷记录的“信用白户”,仍然因信息不对称问题难以享受到正常的金融服务。

  资金流信息平台基于对企业在金融系统交易流水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利用,能更全面准确地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解决中小微企业缺乏有效抵押担保、难以满足金融机构贷款要求的融资难问题,金融机构可根据资金流信息结合其他维度数据为企业审批发放信用贷款。

  对于该平台的上线,金融机构也感到“很方便”。

  徽商银行普惠金融部(小企业银行部)副总经理方辉表示,资金流信息平台在充分保护中小微企业权益的前提下推动资金流信用信息跨机构共享,对帮助商业银行综合评估企业信用状况和信用能力意义重大。该平台能够促进金融机构全面形成敢贷愿贷能贷会贷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金融机构也在这场变革中成为受益者与积极推动者。

  安徽强威包装技术有限公司成为了受益者之一。“我们在开展贷前调查核实工作中,依托于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成功获取了该客户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报告中详细地展示了该企业的资金流情况,包括账户资金流入流出、交易集中度、交易对手稳定性等信息。”徽商银行滁州分行有关负责人说,经过综合评审,及时向该企业发放了2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

  资金流信用报告与企业信用报告共同实现企业主体“资产端—负债端”信用状况的有机联动,成为经营主体的又一张“经济身份证”。

  审贷周期“按分钟计算”

  人民银行蚌埠市分行征信管理科负责人坦言,资金流信息平台试点以后,他感到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银行审贷的效率明显提高,相关环节审贷周期从“按天计算”缩短至“按分钟计算”。

  “以前没有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时候,商业银行如果要查看企业的资金流水,需要企业逐个登录企业网银或到各家银行去打印交易流水清单。这样一来,整个放贷的时间就会被拉长,也可能存在一些银行流水造假的现象。资金流信息平台出现以后,它不仅提高了审贷的效率,还提高了资金流信息的准确性。”该负责人说。

  据悉,为更好地推进平台落地,安徽紧扣数据资源挖掘,基于资金流信息平台实施安徽省中小微企业“增信流水贷”工程。

  “以资金流信息平台的推广应用为抓手,统筹用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力争打通各类供应链金融和地方征信平台数据壁垒,鼓励支持金融机构与征信机构、评级机构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并系统集成数据要素,为多方提供场景聚合和生态对接。”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安徽实施“增信流水贷”工程,将推动各金融机构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入挖掘和利用金融机构及其交易对手之间资金流信用信息,支持多维数据在金融机构间共享共用和高效流通,促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在为安徽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金融活水的同时,提高金融机构应对复杂风险的能力。

  “当前,数据要素正成为土地、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之外的关键生产要素。依托资金流信息平台,为每个经营主体开立数据账户,实施‘增信流水贷’工程,其本身将为各项产业和惠企政策的落地提供有效的平台和渠道。同时,通过数字赋能,建立健全数据安全可信共享体系,也将助力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该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自平台上线以来,安徽省已有13家金融机构共查询1400笔资金流信用信息报告,依托平台为企业成功发放贷款共计7.2亿元。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