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圈

首页>长三角经济圈>长三角观察

江苏33家企业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

  原标题:创新主体愈发壮大——

  江苏33家企业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

  【动能澎湃】

  独角兽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领,以高水平人才、高能级资本为驱动,如蛰伏已久的“巨兽”般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2025年上半年,江苏33家企业跻身全球独角兽榜单,数量占全国近10%,覆盖新能源、生物科技、人工智能等诸多领域,这些“巨兽”集群崛起,正成为区域经济新动能爆发的核心引擎。

  在独角兽的“城市竞合”中,特色赛道清晰可见。苏州以12家企业领跑全省,其中3家集中在人工智能领域,九识智能的无人配送车、思必驰在家居、出行、医疗等领域的解决方案,让“AI之城”的标签愈发鲜明。南京9家上榜企业中,6家涉及“软件+硬件”协同创新,T3出行的智慧出行生态与芯驰科技的车规芯片形成产业联动。常州“新能源”浓度极高,4家企业中3家深耕新能源领域,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星星充电的智能充电桩、天合富家的户用光伏解决方案,构建起从储能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科技、软件服务和AI赛道的“新生巨兽”增长迅猛。“今年是AI深度融入产业肌理的‘赋能元年’。”上榜企业企查查负责人介绍,上半年企业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1月推出的产业链查询功能助力制造业升级,3月接入DeepSeek的风控系统让智能风控能力再升级。

  从产业生态看,江苏独角兽企业已形成“硬核技术打底、跨界融合加速”的发展态势,这些“巨兽”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形成“共生群落”——新能源领域,从远景能源的风电设备到航天锂电的动力电池,技术突破不断涌现;半导体赛道,盛合晶微、鑫华半导体等企业构建起从设计到制造的产业集群;人工智能领域,多家企业推动AI技术在工业、医疗等场景规模化落地。这种多领域齐头并进的格局,让江苏新动能的爆发更具可持续性。

  【接力奋斗】

  下半年,江苏火力全开,从技术攻坚、政策优化、区域协同等方面精准发力,全力推动独角兽经济迈向“量质齐升”新高度,为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注入超强动力。

  持续加码锻造硬核竞争力,江苏将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针对AI、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创新平台,力争在颠覆性技术上抢占先机。

  聚金融“活水”浇灌发展沃土,针对独角兽企业融资需求,江苏将进一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随着政策工具的持续创新和区域协同的深化,江苏独角兽企业的融资环境将进一步优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强动能。

  7月初,南京出台《关于加快培育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若干政策措施》,10个方面共45条政策干货满满。明确对2025年起首次入选的独角兽企业,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鼓励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勇挑国家、省、市重大科技研发任务重担,对承担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的,按研发投入的15%给予最高1000万元资助。省科技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和推动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中明确,到2027年,全省高新区要开辟20个引领科技前沿、国内领先的新赛道,培育80家独角兽企业,鼓励高新区对高成长性企业在基础和前沿研究、重大科技攻关任务、重大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未来,随着各项举措落地,这些高成长性企业将持续重塑产业格局,不仅成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更将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展现江苏力量,引领产业浪潮奔涌向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