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

首页>地方频道>滁州>要闻

滁州市巧做“加减乘除”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滁州市用活“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切实提高群众就医满意度获得感。

  善做“加法”。投入7100万元完成1086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总占比达93.6%。合理设置村医岗位,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备1名合格村医,每万名居民全科医生达4.37名。依托全省“百医驻村”工程,选派9名市级专家驻村开展诊疗服务,接续培养村医31人。今年完成村医定向委培85人、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53人,动态消除村医“空白点”。

  巧做“减法”。全面落实94家基层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在紧密型医共体框架内,遴选10家乡镇卫生院,以发展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开展县域医疗卫生服务次中心试点建设;遴选54家具备较强医疗服务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指导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加强特色专科建设;对其他30家乡镇卫生院,加强农村老年病、慢性病患者诊治管理,扩大医养结合服务试点。

  勤做“乘法”。提升乡镇卫生院诊疗能力,全市具备“50+N”种疾病诊疗能力和开展外科手术的卫生院分别占比100%、84.78%。截至8月底,全市基层医疗卫生药品使用保障率100%。建立医保基金、基本公卫经费和个人付费相结合的付费新机制、“有偿签约服务基础包+个性化服务包”服务新模式,有效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及有偿签约服务占比。今年二季度,全市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47.44%,超省目标值2.44个百分点。

  精做“除法”。深入推进“市属两家三甲医院+两区基层医疗机构”网格化医联体布局,打通医联体诊疗服务“最后一公里”,做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截至8月底,全市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6%,基层诊疗量达到60%以上。依托医共(联)体“中心药房”,打通基层药品配送难题,村(社区)慢性病药品种类扩大到100余种,市县医院普通慢性病门诊量减少10%。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40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