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金华山 正青春

元旦前夕,金华山游人如织,在万人跨年毅行、新年祈福游两大活动中辞旧迎新,获央视关注。“金华山,走了几百次仍如第一次般怀有喜悦。”市民龚先生说,“山川时变,情怀依旧。”

绵延50公里的金华山,横亘婺城、金东、兰溪、义乌、浦江5个县(市、区),对金华人而言是乡愁的象征,对游客而言是叶圣陶先生笔下双龙洞的所在地。“原本带孩子跟着课本来游双龙洞,没想到可玩的这么多。”上海游客胡先生临时决定在山上多住一天。

像胡先生这样的游客不在少数。2023年,双龙风景旅游区购票69.2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29.29%;金华山接待游客745.03万人次,较2019年增长12.86%;金华山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收入较2019年增长50.31%,均创历史新高。

游客纷至沓来,徒步、露营、住民宿,拥抱草地、湖泊和星空,打卡网红餐厅、品牌咖啡、大白熊森林露营基地等,唤醒了这座千年仙山。新项目、新业态、新玩法,古老的金华山正焕发青春活力。

文化破圈书写交往新故事

每天,G99次列车从上海虹桥启程,直达香港西九龙。从东方明珠到“东方之珠”,从婺江到香江,从双龙到西九龙,从金华山到狮子山,这趟“仙的金华山,妙意自然来”文旅高铁品牌专列,成为流动的名片、文化的窗口、交流的纽带。

金华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和丰富的人文交流,尤其是黄大仙文化,加深了两地居民的情感共鸣。黄大仙文化是金华山最为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香港700多万人口中约有450万人推崇和信奉黄大仙,金华申报的“黄初平(黄大仙)传说”与香港申报的“黄大仙信俗”,先后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香港人李富毅在义乌从事国际贸易,常与生意伙伴分享黄大仙文化内涵。“我的妻子是台湾人,一家人都深受黄大仙文化影响。”他说,黄大仙文化倡导“行善积德、惩恶扬善、施医赠药、扶贫济困”,蕴含了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文化破圈,关键在“化”。2023年,金华山加强保护传承和提炼转化,谋划开展“千盆佛手进香江”、2023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两岸四地百宫”跨年迎新、黄大仙祈福跨年等活动,推动黄大仙文化物态化、活态化。

有着“仙果”美誉的佛手承载着黄大仙祖庭的问候,来到在港乡贤、香港青年手中。“很感谢家乡带来这份仙意的祝福。”香港浙江省同乡会联合会会长詹洪良说,“黄大仙文化走向世界,它滋养着我们,是我们的精神图腾。”

2023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上,歌曲《金华山上黄大仙》、微电影《金华山啊少年的山》等艺术作品一一呈现。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300余名海内外嘉宾亲身感受黄大仙故里风采,共话黄大仙文化发展,共谋黄大仙文化繁荣。

2024年,金华山将加快建设国际黄大仙文化交流中心等地标项目,提档举办“千盆佛手进香江”、金华山黄大仙文化节,策划黄大仙信物寻宝、黄大仙遗迹寻踪等活动,不断推进黄大仙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书写一个个文化开放交流的新故事。

空间破局迸发产业新活力

挖掘文化、丰富业态,需要空间的承载。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双龙风景旅游区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

有限的空间里,一边是闲置低效用地在沉睡,一边是优质项目亟需落地,如何突破困局?“一地一策”再利用,迸发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新活力。

山谷中,废弃的九龙矿坑因深黑色的岩壁、翡翠般的清潭,被游客称为“小冰岛”。日前,网友“山海”在网络平台分享了“小冰岛”清新俊逸的景色,一组美图点击量破亿。如今,这里正在改造,将升级为“达那也·小冰岛”美好生活综合体,投资近1亿元打造艺术美学空间、国家潜水基地、轻奢露营住宿、文创咖啡茶饮等多元业态。

山脚下,罗店镇老党校重生为趣野集·创意人才公社。之前这里年久失修,为了盘活闲置资产,先后有数批人来此,大多摇头表示“不可能”。2023年4月,金华80后施界受邀考察金华山,6月底与双龙风景旅游区达成合作,9月底便开放了趣野集·创意人才公社,目前已接待游客约5万人次,深受年轻人喜爱。

施界曾在上海、杭州从事金融创投,为何选择“上山下乡”?“为了未来。”他说,金华山旅游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值得被更多人看见。趣野集·创意人才公社占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已入驻餐饮、茶饮、影视制作、活动策划等业态,计划打造设计、策划类创业型人才聚集地,向电商初创者免费提供办公场所,资源共享、人才互通、产业互惠。

2023年以来,金华山谋划、招引、建设了一批项目,其中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12个、10亿元以上3个、20亿元以上2个,重点实施了达那也·小冰岛、趣野集·创意人才公社、非遗体验馆、木子·森活寻趣露营基地等30个项目,以丰富多元的新业态不断激发新活力。

盘活“旧巢”、引来“金凤”的故事,未完待续。游客中心A3号楼、核心景区四合院、九龙原尖峰水泥厂区块、老供销社等一批闲置资产,都静待发“新芽”。

旅游破浪助推全域新发展

夜爬尖峰山,是市区最热门的夜游项目之一。细心的游客发现,尖峰山变了,通了水电,新建了游步道,还有观景台、厕所、驿站、标示标牌等配套设施,平均每个周末吸引6000多人。

“颜值”聚人气,“气质”留人心。便捷、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熨帖人心的服务,更令人流连忘返。2023年,双龙风景旅游区向冲刺国家5A级景区迈出关键一步,围绕基础设施、环境景观、综合管理等五方面完成67项185个问题整改,加快整体品质提档升级,顺利通过省级初核,并上报文旅部。

旅游不仅是产业,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能。2023年,金华山成为(中国)山岳旅游联盟成员,重回中国名山序列,“高水平打造中国文化名山,高品质建设国际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助力金华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愈加清晰明确。

双龙风景旅游区立足旅游抓旅游,更跳出旅游谋发展。金华山上,民宿、露营、自驾、运动休闲等“+旅游”项目方兴未艾,满足了不同游客的出行期待。鹿女湖国际音乐节、百公里越野挑战赛、首届高山湖泊皮划艇桨板公开赛、6小时马拉松等特色活动和赛事,不断刷新游客对金华山的认知。

2024年更令人期待。文化市集、游园会、音乐会、祈福季等多元化文旅活动贯穿全年,季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周周有亮点。金华山将成为中国国际露营大会永久会址,开展露营户外装备生活展销、“露营+趣味赛事”、“露营+户外研学团建”、露营嘉年华狂欢派对等活动,加速多元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此外,寺庙旅游、国风市集、沉浸式剧本杀、复古风情街等新场景,将推动“门票经济”向“消费经济”拓展,景观打造向场景营造升级,产品竞争向IP竞争延伸。

“金华山不仅仅是景区,更致力成为金华的标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双龙风景旅游区党工委书记陈峰齐说,“我们实施‘拥山兴旅、融城发展、文化开放、惠民共富’四大战略,积极构建以双龙风景旅游区为龙头、辐射带动县(市、区)组团式共建共享的新格局,统筹推动‘大金华山’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让金华山文旅发展成为推动金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19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