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首页>地方频道>湖州>要闻

一杯咖啡的浓浓“乡”味

  “16000人次,7941杯。”5月3日晚,位于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咖啡馆内,主理人程铄钦清点着当天的游客数量和咖啡出杯量。此刻,37台咖啡机还“吐”着咖啡沫,50名咖啡师仍在忙碌。
  “大多数的城市咖啡馆都未必能实现这样的规模,堪称奇迹。”浙江传媒学院文化创意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杨吉评价。
  在湖州乡村,这样的奇迹接续上演,仅安吉就有“村咖”300多家,它们各有特色,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放眼浙江乃至全国,这种现象并不多见。“村咖”成为网红,背后有着怎样的土壤?记者日前走进3家咖啡馆,探寻乡村咖啡不一样的香味。
  “也许那杯没找到的咖啡,就在这里”
  DONTDRINK COFFEE,译成中文是“不饮咖啡”。主理人闵艺萍道出其中的小心思,DONT中划了一条横线,意为“不得不喝”。
  创办“不饮咖啡”之前,闵艺萍把湖州的咖啡店几乎喝了个遍,依然没找到特别喜欢的。索性,她在市区开了一家,自己就做咖啡师,不曾想把吴兴区织里镇伍浦村党总支书记卢云旗吸引来了。
  “来我们村开吧!”卢云旗快人快语。“我连伍浦在哪儿都不知道。”闵艺萍泼了盆冷水。
  咖啡+乡村?闵艺萍觉得不现实:“乡村没有城市便捷,有些地方甚至有些荒凉,怎样将专业的咖啡带去呢?”
  但卢云旗三顾茅庐,闵艺萍拗不过他,去了趟伍浦村。经过多年的美丽乡村建设,伍浦早已焕然一新:村道铺着青砖石,河水缓缓流过,民宿主人打理着花草,渔耕文化园内建起了充满现代感的茅草屋和星空泡泡屋。闵艺萍打开手机里的外卖软件,惊讶地发现一份麻辣烫30分钟内可送达村里。第二个月,她就把店开到了这里。
  如今,“不饮咖啡”成了小红书上的网红,最多的一天有上千人来打卡。在咖啡馆开展的活动中,闵艺萍结交朋友,邀请他们合作发展。“来我们村吧!”这句话,似曾相识。
  双向奔赴,成就了闵艺萍和伍浦村。在湖州乡村,这样的故事比比皆是。“人在山水中、举目皆风景”的环境,回答着闵艺萍当年的疑问。
  目前,湖州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市级美丽乡村3个全覆盖。乡村与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湖州城乡公交一体化比例达100%,村口就能坐公交;95%的乡镇卫生院已达到国家基本标准,镇里就把病看了;教共体结对学校达142所,覆盖65%以上镇区学校,城里师资入乡来。
  “乡村+咖啡,喝出大城市没有的松弛感。”闵艺萍说,也许自己没找到的那杯咖啡,就在这里。 
  “让大城市和小乡村奇妙地交汇在了一起”
  春和、景明、春日来信……这个春天,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的兜内咖啡馆开发了好几款新品。阳光洒进咖啡馆,李然点了其中的一杯,惬意地坐着品尝,看着远处青山如黛,一波波游客在村口的石碑打卡。
  “请问是在这里‘青年换宿’吗?”门口的风铃响起,一位戴着鸭舌帽的皮艺师傅和一名小红书上的大V探问。“是的,先喝杯咖啡吧,再办理入住。”李然回道。
  这是兜内咖啡馆主理人李然最近推出的一个创意,用一项技能就可以换他们民宿一晚的住宿。例如,画一幅余村的画、做一个中国风的陶瓷、作一首乡村的曲子……
  除了咖啡馆和民宿,李然和同事们还在上海城区开展社区更新的项目。“有人问我,上海和余村两地通勤会不会很累,我觉得还蛮有乐趣的。”她说,余村“全球合伙人”的模式,让年轻人的思维每天都能在这里碰撞出“火花”。她在上海大城市获取的理念,能用在余村;而余村生态的践行,她能复制到上海的公益组织里。
  她还喜欢余村的山和水,花和草。“城里人都在提‘公园20分钟’,但余村到处是公园。”她说起一件趣事——一个住在大城市的朋友一直有鼻炎,来余村创业后,鼻炎再也没有发过,如今事业都安在了这。
  在湖州,成千上万和李然一样的年轻人,组成了一个创客“天团”,相互交流和支持,让乡村创业变得不孤单。如今,湖州已引育乡村创客团队602个,带动3.5万名青年大学生建功乡村。这些大学生既有全职在乡村创业的,也有兼顾原来在大城市的事业的,但在乡村有了更多的选择。
  “便捷、多元、开放的氛围,让大城市和小乡村奇妙地交汇在了一起。”李然说。
  “我们为自己创造一片天,也为村民打开一扇窗”
  一条林荫道,两排梧桐树,清一色的民国风建筑,遮不住的青山绿水……2018年,“90后”沈彬刚回到德清县莫干山镇燎原村时,很是兴奋。
  但看到眼前这幢建于上世纪90年代、已经闲置了近10年的老建筑时,他愣了好久。很快,一个有趣的想法从他脑海里冒了出来:让它“复活”。
  他和朋友在老建筑里种下了百余种绿植,增加了采光面积,引入了咖啡,取名为“荒室”。“先让它在感观上不荒。”沈彬说。
  刚开始运营,来的人并不多。他求助小伙伴和村民,举办了油画展、萌宠展,甚至巧克力品鉴会、竹编的装置展,让主流文化和乡土肆意碰撞。“在精神层面,也是不荒的。”
  2022年的跨年夜,他邀请了村上72岁的村民阿法爷爷,在咖啡馆内编织布鞋,这是这位老人第一次当众展示自己的手艺。年轻人都纷纷围了上来,拍照上传到网上,12双布鞋销售一空。
  在沈彬看来,这种形式让村里那些被“遗忘”的手工艺,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越来越多年轻人喜欢莫干山的传统文化,我们希望给更多手工艺人提供平台。”他说。
  这个“五一”假期,“荒室咖啡”又推出了一款设计新颖的产品——加入了莫干黄芽的冰淇淋。“让更多人知道莫干黄芽。”他说。
  如今,沈彬还让莫干的品牌走了出去。他把“荒室咖啡”开到了江苏多个城市,利用当地的闲置民宅、厂房,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活动。
  以乡村文化为滋养,“村咖”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在湖州,“村咖”正与文化礼堂、乡村博物馆、民宿等互补共生,成为守护乡土文化的一片净土。数据显示,目前湖州有农村文化礼堂690家、乡村博物馆超百家,加上不断涌现的美术馆、书法馆……年轻人“一个月看一次展”的精神需求得到了满足,也让更多的乡村文化宝藏得以开发利用、声名远扬。
  “这里的乡村就像一块画板,我们为自己创造一片天,也为村民打开一扇窗。”沈彬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040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