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但无处可去的农作物秸秆却成了“生态包袱”。对此,区科协联合区农业农村局,引入行业专家,在浙江润昇新能源有限公司研发秸秆气流式炭化装备,不但解决了部分废弃农作物秸秆的出路问题,更是将秸秆“吃干榨净、变废为宝”再利用。
11月28日下午,两辆满载农作物秸秆的货车缓缓驶入浙江润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秸秆仓库,这批刚刚收割上来的秸秆,将通过“黑科技”,摇身变成生物质炭,再次回到田间地头。
“我们首先将秸秆撕碎后通过密闭的输送系统送到料仓,再进入炭化装备进行热解炭化,秸秆就会变成生物质炭,同时,热解产生的热能还能回头用于秸秆烘干。”浙江润昇新能源有限公司的技术专家郑金伟博士带着记者来到秸秆炭化车间,“这就是气流式秸秆炭化装备,从秸秆进入炭化装备到变成生物质炭出来只需要20秒时间,这里运来的两车秸秆大约4吨重,可以产出约1吨生物质炭。”
记者了解到,生物质炭是传统化肥的最佳伴侣,一起施用不但可以为农作物提供养分,还能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有效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调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是一种良好的土壤改良剂,有利于农业生产减肥减药和提质增效。目前,在区科协、区农业农村局的“牵线搭桥”下,浙江润昇新能源有限公司已与我区5家种粮大户达成合作,累计消化废弃农作物秸秆300余吨,产出生物质炭约75吨。
“目前,这套装备每小时可处理5吨秸秆,处理能力还有较大的富余,我们和相关职能部门、属地镇街也在积极奔走,希望能让更多的农户参与进来,彻底解决我区废弃农作物秸秆‘无处可去’的难题,这也是我区顺应‘双碳’发展大势,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进程,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又一举措。”柯桥区农学会秘书长、科协副主席(兼职)黄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