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

首页>地方频道>衢州>社会

衢州二中校长做客新浪浙江

   学校的历史 :学校创办于1953年,办学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是省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 学校的定位发展方向学校坚持以“一切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以人为本 务实求真”的办学理念,以培养“博雅二中人”的总体需求为目标,以文化立校,走内涵发展道路为办学宗旨,着力打造国内有影响力的优质品牌高中。

  学校的师资情况: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在职特级教师5人,市名师19名,市省各学会会长、理事30多人;有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省功勋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育先进工作者等。

  办学质量 :高考成绩居全省前列,2005年徐语婧同学夺得省文科状元,每年均有10多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香港名校和公费赴新加坡名校留学。2015年高考重点率为78.20%,清北上线11人。

  校园文化 : 三大特色校园文化,依托市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全国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形成了“儒学、国际、生态、创新和身心”选修课程的5大板块,开发出了235门选修课程,形成了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四类选修课程,以滋养学生儒雅的性情,形成开阔的视野、树立生态的理念、具备创新的精神和健康的心态,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学校先后获全国文明单位、世界名中学联盟精英奖学金基地学校、中国大学先修课程合作试点学校、省一级特色示范高中(全省首批)、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样本学校、省高中多样化发展选修课程建设改革试点学校(知识拓展类)、省必修课走班试点学校等荣誉。并加入省名校教育战略协作共同体学校、省9+1高中联盟学校,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学校,北京大学博雅计划学校。

  主持人:学校在教学上有哪些特色?

  潘志强:世纪之初的课堂教学改革开始把能力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学校取得一定的成果。2013年9月学校正式提出打造品质课堂,标志着我校课堂教学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品质课堂是指质量稳定的常态课堂,是充分关照学生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课堂。品质课堂的根本要求是彰显育人价值,挖掘课程文化,遵循教育规律,落实三维目标,活化教学方式,注重生成创新。同时,学校多学科也探索形成新型教学理念与方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

  具体学科领域: 数学学科:诱导学生参与,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参与,提出问题;促进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即“创设问题情境,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历史学科: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和中学教学实际,除了制作微课进行“翻转课堂”试验之外,更侧重于秉承慕课的精神开展了一些灵活机动的教学改革。 地理学科:通过以下途径落实科的核心素养:一是发掘课程教材的价值,二是利用技术与社会资源,三是改变学习方式,四是课外活动与实践,五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

  主持人:针对2017年的教育改革学校在尖子生的培养和生涯规划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潘志强:尖子生的培养方面:1、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聘请学科专家进校园开设讲座,5月份我校承办浙江省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会议,浙江省5大学科竞赛的负责人高度肯定了我校近年来在中学生奥赛和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坚持把学生、学科教练带出去培训、进修,学科竞赛持续有亮点。仅2016年浙江省数学竞赛中全省405名省一等奖(A组)获奖同学中,我校获得一等奖30人次,位列浙江省第二;浙江省化学竞赛中全省256名省一等奖(A组)获奖同学中,我校获得一等奖17人次,位列浙江省第四;浙江省生物竞赛中较往年有明显突破,高二韩超同学荣获全市第一名,郑陶然同学在全国生物赛中目前已进入前16强,正准备冲击前8强。2015年,杨嘉年、周俊鹏分别入选生物、数学奥赛国家集训队,创衢州建市30年来最好学科竞赛成绩。

  2、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突出其学科优势组合。作为新高考的首届学生,我校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选择什么学科作为选考学科、选择什么时间参加学考、选考均由学生自行完成,学校做好指导工作,最终我校首届新高考学生选考35种在全部都有,最后一个年级我们产生了16个行政班,92个教学班并存的现象,排课压力之大、学校场地之紧,但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克服了种种困难,满足了所有学生的选择要求,从而达到学生选科的最优组合。3、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认为优秀的学生及所谓的尖子生不仅仅是学科成绩优秀,更是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所以学校通过各种社团活动、选修课程、年级活动、社会实践等等课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儒学校园、绿色低碳、国际理解校园文化塑造学生品味。

  生涯规划方面:针对2017年的教育改革,我们学校在生涯规划方面做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组建了一支能适应当下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队伍。我们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走在省内乃至国内前列的。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内,我们专设了一个生涯规划的项目,重点培养了两位专业的生涯规划教师,送出去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并取得了相应的生涯规划和职业规划师的资质。以这两位教师为核心,通过举行相应的活动,来普及生涯规划理念,带动我校德育队伍将生涯规划落实到每一位学生。2、明确了我校生涯规划的定位,制定了工作的目标。基于我校在市内的影响力,我们积极和市教研室、教科所沟通,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将在衢州市内率先开展多样的学生生涯规划活动,并积极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生涯规划之路,当好典型。同时,我们也预备在一段时间的探索之后,能够搭建一个更大的平台,通过召开现场会、论坛的形式,将我校生涯规划工作的经验与思考与兄弟学校分享。3、各项针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活动正在有序开展中。

  (1)针对学生家长的。通过分享会的形式,邀请了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分别为新高考的第一届家长做了“高考新政解读”“今天我们如何做家长”“个体差异与专业选择”等专场报告。 (2)针对教师的。我们举办了以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为主题的主题班会课评比,聘请了来自北京的专家为班主任做了“新高考背景下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发展”的报告,以此来提升整个德育队伍在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水平。 (3)针对学生的,我们依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印制了“衢州二中生涯发展手册”,以高一年级部分班级为试点,开展为期三年的学生生涯成长连续跟踪;举办了首届学生个人生涯设计比赛,并将把这项活动持续进行下去;结合学生社会实践,开展了“我的一百元”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接触社会,凭自己能力赚取100元;把优秀校友请回学校,举办“青春分享会”,以朋辈教育的方式,通过校友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帮助在校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常态化开设个人职业兴趣、性格、价值观等测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认知;举行“如何七选三”等系列讲座,为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生更好地选择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主持人:学校在素质教育方面获得哪些成果?

  潘志强:大校园文化培养“博雅”二中人。近年来,学校注重区域特点和校本特色,围绕”儒学校园、国际理解教育、绿色低碳”三大特色校园文化,积极创建最美校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研究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着眼学生全面发展,精心营造校园文化,全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将儒家文化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开展诚信、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体验活动。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国际视野与沟通能力的中国公民”为教育目标,搭建四个平台,抓住五个突破口,力求让整个校园洋溢着浓厚的国际氛围。依托校内丰富的绿色生态资源,积极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开展“绿色三月”“绿色行动实验班”“节俭寝室”评比、课题研究、专家讲座、课程开发等平台,提高师生的生态文明素养。

  成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模式。学校配备了专门的教师,配备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开展大学先修课程,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国内顶尖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输送大批优秀人才,入选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学校,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学校,中科院首批“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教育基地”学校,并入选国科大、复旦、浙大、南京大学、空军招飞优质生源基地。

  德育教育立足学生立场,倾听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校园有话语权。变训导为对话:给学生更多表达的渠道!变管控为服务: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权利!变导演为观众:给学生更多自主的平台!变传承为创新:赋予德育形式别样精彩!相信学生,依靠学生,激发学生,成就学生。2、做生活的德育,用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让校园文化落地!做走心的德育,让德育部门成为离学生心灵最近的地方!

  主持人:您如何看待在高考志愿填报中,选择名校而不以学生自身特点选择专业的现象?

  潘志强:观点:这是一种对学生将来、对社会不负责的做法。新高考的志愿填报为“志愿+学校”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改革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她能确保学生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同时也能有效倒逼大学办好自己的优势专业。

  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职业,才能将职业当做自己的事业,只有把工作当事业去经营了,才能有幸福感,工作也会有动力、有创新,无论对自己还是对社会有益。为此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常常聘请一些校友、专家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人生规划的引领,每年高考结束我们都要组织专门的填报志愿讲座(今年6月11日、6月18日我校已承办了2场这样的专题讲座),成绩出来我们还要专门组织大学招生组人员我校毕业生的见面会,帮助学生选好专业、走好人生最关键的这一步。

  主持人:作为一位长期奋战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您也长期和学生及家长打交道。那您遇到过的比较突出的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是什么?请给各位家长提出一些好的建议。

  潘志强:问题: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我把孩子交到了学校,把钱给了学校,孩子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把教育责任直接推给了学校。

  分析:优秀的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的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教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自己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不好的习惯都是我们父母在有意无意地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要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教,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本质教育。意志、胸怀、品德等这些最重要的因素不是通过父母的说教等显教育就能产生效果的而是通过父母的行为即潜教育化进孩子的血肉里的。

  建议:教育就是拼爹拼妈!家庭就是台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取决于父母,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原件是关键,父母才是最好的老师,家庭才是最出色的学校。改变孩子,先改变父母。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79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