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

首页>地方频道>嘉兴>社会

嘉兴商议助残扶贫基地发展——致富蓝图 没有残缺

  残疾户张小咪(右一)在挑选番薯。

  浙江日报嘉兴12月17日电 现场会像极了报喜会。记者刚一坐定,残疾人种植户一个个争着向我们报喜:今年红薯收获几许、家中旧房翻修一新、扩种两亩葡萄……走进嘉兴梅里助残扶贫基地,得知记者要来召开“学习十八大民生现场会”,许多残疾人种植户围拢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

  人群中,65岁的张小咪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微笑。早几年,张小咪可没有这份淡定。她家有两个残疾人,一家人就靠她一个人养蚕、种田的收入过活。5年前,他们向亲戚东拼西凑11万元钱建起楼房,却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

  “多亏政府送来致富‘金钥匙’,好日子才会来得这么快。”前几年,张小咪开始种植特种红薯,秀洲区残联无偿提供了5亩地的特种红薯苗,让她加入梅里助残扶贫基地,对她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按保护价进行收购,并可按市场价进行返利。“去年种了10亩地,收入毛估估有三四万吧。”张小咪晒出了开心账。

  “今后呀,越来越多的残疾户都会有本跟张小咪一样的幸福账。”嘉兴市残联副理事长金龙一开口,就引来了阵阵笑声。“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金龙说,残联会千方百计为贫困残疾户创造创业条件,让大家与普通群众一样,通过创业脱贫、创业致富。

  掌声响起。“我能不能提个意见呀。”身材矮小的陈明华怯怯地发问。“你说,大胆地说。”金龙鼓励她。“现在种红薯的人越来越多,我担心今后价格卖不高,怎么办?”陈明华敞开心扉。

  “这个你放心。”梅里助残扶贫基地负责人陈建民接过话,“只要你按我们的要求种植,销路没问题。”他解释说,基地注册的“福特”牌特种红薯,已在江浙沪打响名气。这些红薯走进麦德龙、大润发等大超市,供不应求。

  “你们可不是孤单创业。”金龙向大家“交底”说,像梅里基地这样的助残扶贫基地嘉兴全市共有68个,已辐射带动3000多户残疾户脱贫致富。市残联根据产业布局特点,鼓励不同区域的残疾户实行“分类创业”。在养殖业较发达的乡镇,为残疾户送去苗鸡、种羊等,扶持开展家禽养殖,已累计免费赠送苗鸡上百万只,受助残疾户户均年增收5000多元;在毛衫加工业较发达的乡镇,则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户赠送羊毛衫加工设备,并帮助联系加工业务。

  “一年只种一季红薯,感觉土地利用率不高。”张小咪抛出了自己的问题。“你跟我们想一块去了。”陈建民说,他们正与省农科院联系,准备引进一种黄黑相嵌的玉米新品种,可以套种在红薯地上。

  “这玉米好不好种?产量高不高呀?”张小咪快人快语。“我们今年在试种,明年准备推广,种植技术我们负责教会大家。”这样的答案,让张小咪吃了颗定心丸。

  秀洲区残联劳动就业服务所主任李军,也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如果残疾户想创业,我们来加油。”他说,对从事个私经营、在从业初期有困难的残疾人,给予1000至3000元的一次性资助;对残疾人创业者,还可提供一定的贷款贴息。

  “政策好,我们生活得越来越有盼头了。”年过六旬的李文姑靠种特种红薯脱贫后,又种了3亩葡萄。原本打算扩种几亩葡萄,却苦于手头没有现钱,“过两天,我就去申请贴息贷款。”李文姑笑着说。

  现场会接近尾声,残疾户收获了生活信心。陈建民也“趁机”向残联提出了自己的难题:“现在红薯种植面积有300多亩,集中收获季节时,储存成了大难题。”陈建民希望能扩建1000平方米的临时仓储点。“这个问题我们带回去,帮你向有关部门反映。”金龙说,其他助残扶贫基地也遭遇同样难题,他们将统一与有关部门协调解决。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38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