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

首页>地方频道>温州>社会

透过大数据看温州工业发展动力转换

   温州网讯 区域经济的发展,无“小”不活,无“大”不强。

  近年来,温州把加快培育领军企业、骨干企业,作为壮大实体经济、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和产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市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133.4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101家领军工业企业实现产值146亿元,同比增长4.9%;216家高成长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9.9%。两者合计拉动规上工业增长约2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33.3%。

  通过数据的“窗口”,看到的是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是新旧动力此消彼长的温州经济。

  迎发展风口:

  工业引擎转换接力

  2%、33.3%——如何看待其背后的信号?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认为,衡量经济发展有两把标尺,一把是总量,一把是结构。前者代表的是速度和规模,后者反映的是质量和效率,经历了要素制约之困的温州制造业,正迎来质量和效率调整的“重要窗口期”。

  走进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1台机器开足马力,正在赶制美国、德国客户的教玩具订单。公司总经理张旭林说:“从正月初七到现在,所有生产线都已正常运转。”近年来,育才深化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和人才交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如该公司研制的“符合人体物理学特征的课桌椅”,寿命长达近十年,销售异常红火。

  面对产能过剩,温州工业经济如何逆势增长?像育才这样强化供给侧改革、主动转型升级的龙头和成长型企业功不可没。

  一组数据显示,去年全市领军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22亿元,增幅比规上工业高出2.7个百分点;科技活动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1%,比规上工业高1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1.8%,比规上工业高出17.9个百分点。目前全市5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半数以上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技改项目和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均属于领军和高成长型企业。

  数据背后,是一个个行业冠军群体的崛起。如爱好笔业突破关键笔头核心技术,去年产值超过10亿元;星际控股研发的防护性器材产品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这些企业的共同特征就是从产品“小”处着手,精耕一业而终成“大”器。

  数据显示,去年温州领军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5.9%,高成长型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3%。而从近3年情况看,领军工业企业和高成长型工业企业产值平均增速为5.8%和12%,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9和7.1个百分点。

  解发展之困:

  政策帮扶释放红利

  抢眼的数据表明,以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为代表的温州工业经济新版图正在成形,逐渐成为推动温州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而这些力量是否能持续发力,未来才是关键点。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工业企业研发新产品往往面临时间长、投资额巨大、人才紧缺等问题。如何让优质企业的潜力进一步释放?近年来,一场场发力中高端的工业转型升级扶持组合拳在全市铺开。

  引导优质资源要素向龙头企业集聚的同时,温州先后从4700余家规上工业企业中筛选了最近3年增速较快、发展前途较好、创新能力较强的216家企业,作为高成长型工业企业,从土地、机器、技术研发、人才引进等要素上实行精准扶持培育。

  数据显示,我市领军企业中超10亿元、超50亿元和超百亿元的企业分别有42家、4家和1家。216家高成长型企业合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4.8%;实现利税总额25亿元,占规上工业的6.1%。两者渐成全市工业发展的“领头羊”。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前两个月,领军工业企业中的森马、正泰、德力西、人民电器等企业,产值同比均增长10%以上,仅这4家企业就增加产值4.5亿元,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0.8个百分点。而高成长型企业中的苍南维融、意华控股、永宏电器等企业产值同比增长更是在50%以上。

  记者了解到,下步我市将重点帮扶10亿元以下的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市经信委将梳理出一批重点产业平台和重点技改项目,并着手建立培育企业开放性研发平台、检测平台和重大项目储备库等,助推企业发展。

  温州大学商学院院长胡振华认为,领军企业和高成长型企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温州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随着政府不断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和各项扶企政策措施的细化落地,必将为温州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更大的活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33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