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

首页>地方频道>南通>要闻

如皋市东陈镇打开视野谋发展 乡村振兴“底气足”

农场里的西兰花喜获丰收,果园里的紫桃、葡萄、西瓜等特色水果进入生长旺季,成片的小麦逐渐泛黄,即将迎来收割……立夏过后,东陈镇处处洋溢着夏日的蓬勃生命力,涌动着“夏收”的喜悦。

近年来,如皋市东陈镇立足资源禀赋,深耕富民兴村产业,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坚持“一村一品”、深化产业融合、加快人才培育,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将土地、人力、自然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坚持“一村一品”

发挥农业品牌乘数效应

五月下旬,东陈镇各家庭农场处处涌动着勃勃生机。根华家庭农场的西蓝花喜获丰收,亩产量达3000斤;长寿紫桃园的桃子、钰水晶家庭农场的葡萄等各色水果挂满枝头,即将迎来成熟期……土地上结出的硕果,是百姓致富的希望。

近年来,东陈镇依托土地、生态自然资源禀赋,以“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因村制宜探索产业兴村的多种实现形式,大力发展“一村一品”,让强村富民特色产业在东陈镇遍地开花。

“我们很多村(社区)有自己的农业特色产品,‘村村有品牌、村村有产业’的目标正在东陈镇逐步实现。”东陈镇副镇长潘海燕介绍,东陈镇坚持“一村一品”定位,因地制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充分发挥“一条鱼”“一树梨”“一串葡萄”等“小而精、特而美”产品的乘数效应,以农业品牌持续聚合技术、人才、市场等资源,不断提升特色农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以产业之花“争奇斗艳”,带动全镇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深化“产业融合”

拓宽现代农业发展路径

春赏梨花,夏品翠梨。时下,走进东陈镇徐湾生态家庭农场,只见百亩梨树织成绿色海洋,不远处的凉亭下,不时传出游客的欢笑声,空气中飘荡着草木的淡淡清香。

“生态梨园是我们社区农业经济发展的招牌。我们充分利用这一农业品牌,举办梨花节、读书节、旅游节、采摘节等各种文体活动,极力打造集采摘、生态旅游、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模式,让‘徐湾翠梨’名号更响。”徐湾社区党总支书记孙光说。

近年来,东陈镇把农业与文化创意、休闲观光、电商直播相结合,实现生态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徐湾社区依托生态梨园发展“赏花经济”,杭桥村设立“开心农场”发展“订制经济”,双群社区立足金鱼养殖发展“直播经济”……致富的渠道更加多样,人们不再局限于耕耘土地,农旅、定制、直播等“新经济”,为土地注入活动、带来客源,让现代农业发展路径更宽、乡村振兴动能更强。

加快“人才培育”

激发产业振兴源头活水

五月,万物肆意生长,人们也变得忙碌起来。地里的油菜、小麦等各类农作物相继成熟,亟待收割。东陈镇北庄村的周尔刚也将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候。这几天他正忙着检查仓库里的各类机械设备,确保700多亩地的小麦能够如期收割。

“要丰收了,收割前对亩穗数、穗粒数进行测产,做好麦田防火,整修机械设备,为小麦大规模机收做好准备。”虽然是个90后,周尔刚已经跟土地打了7年多交道,对于夏收前的种种准备工作,他得心应手。凭着敢闯敢干的冲劲儿,他在故乡的土地上大展拳脚,建成了小麦、水稻等现代化种植基地,集育种、种植、收割、加工于一体,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东陈镇积极挖掘“土专家”,培育“新农人”,以科技赋能农业发展,为现代农业贡献“好点子”,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像周尔刚这类思路新、脑子活、有担当、敢创新的“新农人”,用青春力量让千里沃野瓜果满园、粮满仓。

此外,东陈镇还充分利用节假日召开乡贤座谈会,广泛动员在外优秀企业家、高技能人才等带资金、带资源、带技术回乡创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的产业振兴人才队伍。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筑起的人才“蓄水池”,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发展“源动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89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