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江苏海门多措并举打好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

  小麦赤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的生物灾害。为切实打赢小麦赤霉病防治攻坚战,确保夏粮丰收到手,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高度重视、积极防治,把赤霉病防控作为当前农业安全生产的最为重要、最为紧迫的工作全面开展。

  宣传发动,营造“一喷多防”浓厚氛围。4月,海门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举办全区小麦赤霉病防控现场观摩推进会,就如何应对赤霉病大流行发生态势,落实落细“六个到位”,打赢夏粮“第一仗”作专项部署,要求广大种植户主动出击、预防控制。副局长顾黄辉介绍道:“我们还通过邀请江苏省植保站专家进行防控专题讲解,发放赤霉病防控的明白纸、病虫情报、农情信息,制作赤霉病防控的宣传横幅、电子屏、电视预报等方式多途径宣传赤霉病的危害和防控技术要点,务必提高赤霉病防治技术的普及率、入户率和到位率,为接下来的防治工作打牢基础。”

  积极防治,守护种植主体“粮袋子”。为保证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海门区海采农资商城和农药零差率配供平台均紧急备足小麦赤霉病防控药剂,确保防控药剂供应充足。海门区农业农村局及时采购氰烯菌酯·戊唑醇等防治高效药剂,第一时间全部发放至规模种植户,确保规模种植户药剂使用率100%。同时,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3个区域分中心、乡镇村植保员以“1+3+N”的工作模式,通过“两查两定”指导种植主体有效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动员海门区永乐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兴旺农机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丰收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等三个省级专业化服务组织和拥有高效植保药械的种植大户积极组建应急服务队,主动帮助缺少药械的种植主体喷洒药剂,共同抵御这近十年来流行风险最高的小麦赤霉病。海门区红红农场主栽品种为杨麦25,根据今年田间生长及天气情况,在小麦穗期生产中进行三次防控:第一次在3月29-30日,主防白粉病和蚜虫;第二次在4月10-12日,主防以赤霉病为主的小麦穗期病虫害;第三次在4月17-20日,主要药剂为丙硫菌唑。目前,小麦长势喜人,赤霉病得到稳控,田间基本没有病穗发生。据悉,海门区小麦赤霉病二次防治已全面完成,高风险田块已开展第三次防治工作。

  精准服务,筑牢小麦生产“安全线”。据了解,为全面做好小麦赤霉病防治工作,海门区农业农村局专门成立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服务指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24名服务指导小组成员分片包干,深入基层一线、村组农户、种植主体、指导各地科学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督促小麦赤霉病防控各项技术措施落地落实。“感谢农技人员第一时间带来了小麦赤霉病防治的技术和高效药剂,让我对今年的小麦丰收充满信心。”海门区峰光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涛感慨道。

  目前,海门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累计防治面积37.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13.7%;多种形式统防统治覆盖率89.3%。“我区小麦赤霉病防控工作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加强毒素监测,为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提供有力保障。”海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科科长陆慧介绍道。(陆慧)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27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