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

首页>地方频道>宿迁>要闻

宿迁经开区:打好治水治气“组合拳” 绘就碧水蓝天新画卷

  今年以来,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宿迁经开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为市民提供优良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坚决落实重点企业、道路扬尘等各项治理措施,全力补齐环境治理短板,织牢织密生态安全保护网,园区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监控体系为水质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位于宿迁经开区南蔡乡境内的黄道口水质监测标准站,实时监测民便河水质。如有超标则自动报警,生态环境部门会第一时间核查污染源。这是我市首次建成全辖区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监控体系,这样的河道监测点,宿迁经开区境内有28个。

  为打赢“碧水保卫战”,切实改善地表水环境质量,宿迁经开区投入680万元开展辖区内主要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网以及水环境自动监控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项目累计完成1个水质监测标准站、6个水质监测小型站、1个水质监测微型站和20个浮标站的建设。同时每个站点均配备视频监控,可实现对河道排口和站点的实时监控,基本实现对辖区内主要河道水质以及重点关注排口的监测监控全覆盖。

  同时完成综合监管系统平台的开发建设,通过物联网技术将所有监测站点和视频监控与系统平台相连接,结合GIS可视化地图直观展示所有监测站的点位分布、联网状况、运行状态、最新监测数据等。水质监管系统平台支持实时感知监测预警信息,可即时查看报警信息以及实时监控,极大丰富河道环境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执法效率,助力实现排污全时段、全天候监控,提高精准执法、精准打击、精准惩戒能力,推进河道水环境领域智慧化、信息化转型,提升生态环境高质量服务能力。

  “我们在宿迁市范围内首次建成全辖区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监控体系,在监测水质的同时能够实现对重要排口的监控,提升污染物溯源效率,同时综合监管系统平台的开发建设推动环保执法监管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广示范效应。”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局长陈邦志介绍。

  倾力打造大气治理“天地一体化”新模式

  “我们分局在党工委、管委会坚强领导下,在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空气质量各项指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分局始终坚持创新引领工作,加强生态文明改革创新,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天地一体化’新模式。”陈邦志说。

  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能力建设。投入500万余元建成全市首个大气走航系统(含大气污染物走航车+激光雷达+高空瞭望设施+无人机),投入660万余元率先建成园区上下风向空气监测站点,投入580万余元建设38个大气网格热点监测微站点,结合近年来建设的乡镇空气监测站及智慧环保平台,初步形成全方位的“天地一体化”大气污染治理网络,形成“技防+人防”科学大气治理新模式,为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紧盯污染排放大户,多措并举削减污染物排放量。根据污染溯源结果,紧盯园区污染物排放大户,督促排污大户加强技改提升,目前4家涉VOCs、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大户拟投入5700万元将现有治理设施改造升级,全部改造完成后,VOCs、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指标较改造前同比下降50%以上,有力地改善了空气质量。

  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实施夏季臭氧重污染天气精准管控,加强监测执法联动,将14家企业纳入清单;推动30余家企业制定“一企一策”,8家企业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进一步加强污染源头治理。加强污染治理联动,采用社会租赁方式强化洒水保洁力度,对区内51条道路主路面、慢车道、人行道全天候持续清扫。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整治,100余家餐饮经营户安装油烟在线监测设备。加强督查巡查,累计下发各类交办事项100余次。对工地扬尘多次整改不到位的行为实施顶格处罚,累计处罚18次,扬尘污染治理得到根本改善。组织专门力量对石材市场进行搬迁,4月底已经全部搬离清理完毕。

  “运用智慧环保平台,今年我们发现问题排口24处,排查雨污混接管网7处,3家企业完成整改,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科技平台作用,守护宿迁的碧水蓝天!”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经开区分局生态文明建设科科长胡秋实说。(徐万宁 胡秋实)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3224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