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

首页>地方频道>台州>要闻

黄大树:先有发现 后有发明

黄大树近照。(资料图片)

人物名片:黄大树,临海汇溪镇浚头村人,出生于1948年6月,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协会古建筑分会副会长、浙江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先后被评为国家传统建筑文化保护功勋人物、传统建筑行业大工匠、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和新时代中国古建行业杰出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台传媒记者张笑川雨

先后修复了120多座古塔,黄大树有个外号,叫“塔王”。

“塔王”今年76岁了,早就退休的他,还有一座牵挂的塔。

今年3月,他特地去了一趟广东韶关南华寺,寺里108米的万佛塔主体已经成型。

无水泥框架全由传统砖砌工艺搭建而成的高塔,按照我国现行建筑规范标准,最高只能达到21米。南华寺这座超5倍高度的塔是怎么突破的?

“关键在于洞悉抗震结构的原理。”4月20日,在中国古建筑协会召开的全国现场会上,黄大树向同样好奇的同行们分享了自己的灵感来源。

“古建筑中的柱础是一种以柔克刚的抗震原理。磉盘与柱础,柱础与木柱,在地震摩擦中增加了滑移作用,就像人体有关节一样,可以产生耗能减震的作用。”黄大树介绍。

这座砖塔的“超前设计”已经经过中国抗震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建筑研究所的周密验算和成功试验,并经过顶级专家组的论证通过。等底层附架构件安装好后,就可以面世了。

“先有发现,后有发明。”50多年来,黄大树始终带着一颗好奇心,以榫卯作笔、砖泥为料,带领团队修复古建筑600多处,在海内外留下深浅印迹,也留下了一笔可触可感的人文财富。

为了一块二,拉起一支古建队

1948年,黄大树出生在临海一个普通农户家中。初中毕业,他跟着村里师傅干活,学的是泥瓦匠。黄大树悟性好、学得快,只消几个月,农村造房子、砌锅灶等技术活都已难不倒他。

1978年,中日建立友好关系,日本代表团希望能来中国参拜日本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宁波天童寺。国务院拨出巨款120万元修复天童寺与阿育王寺,在全省招募技术工人进行全面整修,给出了工人一天1.2元的工资。

当时,黄大树在生产队一天的劳动分红仅2角4分钱。

“我得去宁波闯一闯。”得知消息的次日清晨6点半,黄大树就坐上了从临海大田前往宁波的汽车。车子在沙土路上一路行驶,尘土漫天飞扬,黄大树数着,到宁波一共翻了4个山岭。下午3点半再换乘公交,等他到了群山环抱中的天童寺已经没了阳光。

黄大树兴冲冲推开一个修复办公室的门,对方却问了他三句话:

“会盖筒瓦、做栋脊吗?”“不会。”

“会雕梁堆塑吗?”“不会。”

“会修斗拱、戗角吗?”“不会。”

古建筑什么都不会的乡村泥瓦匠,一天1.2元的工资,没戏了。

“听说天童寺有999间房,比村庄还大,既然都来了,不如逛一逛、看一看也值得。”兜兜转转,寺院内连片倒塌的围墙,引起了黄大树的注意。

他赶紧跑回去敲开修复办公室的门:“围墙要修吗?砌墙我会。”

对方答应了:“要修的围墙很长,你再找十几个人来。”

黄大树带着喜讯,一溜烟跑回村里。再次回来,带了18位工友,一起修葺寺院围墙。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真正动手时,他们却发现这活不简单:围墙砖砌好以后,上部也要盖瓦挑线、做脊堆塑。这类活必须要掌握古建筑修复的专业知识,但当时的技艺都不外传,怎么办?

夏天的宁波正午,室外温度超过38摄氏度,工程队下午3点才上工。黄大树就趁着午休时间,偷偷爬上正在修缮的天王殿屋顶,将由一个老工匠指挥的国有一公司施工的瓦片构件逐一拆解,又用蛎灰重新砌回原处。晚上,他又挑了瓦灰回房间练习。

这样反复模拟了半个月,黄大树开始尝试自己在天王殿上盖瓦。第二天,看着自己动过手脚的地方没有被推倒,他知道,这下成了!于是,又带着工友们回自己房间学做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黄大树等人修复的围墙节约原料、造型符合美观,工程大检查时质量优良,得到专家好评。指挥部就把寺庙的大雄宝殿、藏经阁和钟鼓楼等处的修复工作交由他们承担。

带着一群门外汉,当时有没有想过自己会失败?对于这个问题,多年后的黄大树回答得斩钉截铁:“在生产队劳动外,除了泥瓦工,我还干过赤脚医生、会计,参加过文宣队,演过样板戏。不管做什么,只要牢记古人的话,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中国人都聪明,不可能学不会!”

1979年,天童寺的修建接近尾声,台州地区领导到宁波学习改革开放的先进经验,了解了黄大树的事迹。为了合法跨县施工,在政府的支持下,黄大树顺势成立了临海市古建筑修建工程队,开始合规跨地区承揽古建修复项目。

做古建筑领域有影响力的人

湖州市区西北角,全国重点保护文物飞英塔雄峙闹市。这座始建于唐代的古塔,因为“塔里藏塔”,闻名于世,吸引了众多游人。

人们很难想象,此前,因年久失修,飞英塔的内外挑木构及顶部结构全毁,斗拱残留无几,塔壁空鼓开裂,破损十分严重。

“飞英塔作为全国最复杂的砖木结合的‘宋塔’,修复难度很高,许多专家都望而却步。”1984年,黄大树却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承担了这个项目。

“前期修复比较顺利,当我们修到40多米高的第六层时,难题出现了。”黄大树回忆,“这里原本是8根斜柱木和27米长的刹杆木组成的木作顶层结构,顶部要变更为‘井’字八柱连结,才能增强该塔顶的牢固度。同时,五层的塔砖砌体有一大块空鼓要拆修,否则难以承载六层上部的木构件。按照常规,拆五层的空鼓墙一般要先拆上部六层的墙体。”

古建筑修复历史原状保存得越多,文物价值则越高,轻易不可破拆。这一时难倒了黄大树。

一次回家有事,看到母亲在向锅里取菜时,揭了锅盖搭在灶台上,锅盖三分之一悬空灶台外面不掉下,登时眼前一亮:“可以把六层砖塔体固定成一个如锅盖的整体,拆修五层中间的空鼓墙,再补砌回来,从而保住六层原体!”

这一想法经试验后,在塔壁上成功应用,接缝连千分垫都塞不进去。

“压力注浆法”“角梁预应法”“木檐调平法”“砖壁镶补砌筑法”……一座塔修下来,黄大树还总结研究出了保护四法,成功解决了斗拱补装、墙壁空鼓、角梁变形的常见难题,并在苏州召开的中国古塔科学技术保护研讨会上介绍,受到国内高层专家一致肯定,该成果获得了全国实用科技大奖赛一等奖。

不断探索古建筑修复要领,项目完成质量高,黄大树手上接的项目越来越多,没几年,就成立了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国内外不少修复古建筑的重任接踵而来。

其间,黄大树也曾面临诱惑。

1995年,在黄大树的提议下,临海市政府开始修缮台州府城墙,当时财政比较困难,欠了黄大树一笔不少的工程款,政府就给黄大树批了一块地,让他开发房地产抵扣垫付的工程欠款。

消息传出,立马有房地产商联系黄大树,只要他肯转手,起码能挣100多万元,若房子造好了再卖还能多挣好几倍。黄大树却把这块地还回了政府。

“房地产钱这么好赚,我就不会再做古建筑了,这不行。”黄大树表示,在修复阿育王寺西塔时,时任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的王士伦曾告诉他,你们修的不仅是寺和塔,这是在保护中华优秀建筑文化,“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古建筑保护的事做好,争取成为国内古建筑领域有影响力的人物。”

马来西亚张弼士府邸、尼泊尔中华寺、北京清华园、临海紫阳古街区……在黄大树的带领下,临海市古建筑工程公司在海内外修复了古建筑600多处,其中有300多处被批准为国家级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的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5A级景区。2023年,公司完成古建筑产值近10亿元。

传承古建筑营造技艺

2020年,临海市汇溪镇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古建筑工匠之乡”称号。消息传来,镇里的人都很兴奋……

跟着黄大树走出家门,通过传帮带,汇溪镇已有3000余人从事古建行业,培养出了17名中国传统建筑名匠、35名古建筑高级营造师,上百名文物责任工程师。

家乡人才济济,古建筑产业前景好,行业需求大,但黄大树却隐隐担忧:愿意干这行的年轻人接不上了。

黄大树也曾带过几个刚从职校毕业便入行的徒弟,但干了没多久又不干了。“现在的年轻人,独生子女比较多,家庭生活条件好了,不喜欢做苦活,父母也希望他们做更好的营生。”他说。

前几年,住建部委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做过一个调查,全国35岁以下从事古建修缮的工人仅占3.5%。在黄大树的公司,一线工人大多在60周岁以上,50岁上下的都不多。

近期,上海出了一条新规:60周岁以上的工人不能上工地。这让他更坚定了培养年轻人的决心。

黄大树尝试跟高校沟通,开设古建专业,一打听,这流程难走。于是,他就先在家乡办起“古建技艺学堂”,与临海海商职技校办起古建班,针对性地采取公司和各类职业技术学校挂钩的方式,开讲古建筑设计、施工等理论与实操课程,“解渴”人才之困。

2022年8月,教育部出台了历史建筑本科目录,黄大树与台州学院、市政府、文物局联合开办了台州学院“大树文物与历史建筑学院”,由黄大树任院长。这是全国第一所培养历史建筑专业人才的本科大学。2023年9月,首批2个班80名学生已经入学。

没有现成的教材,黄大树就和学校一起利用空闲时间亲自编制:古建筑朝代不同,建筑风格不同。唐朝的雄伟,宋朝的实用,清朝的装饰性强,斗拱雕花更多;地域不同,建筑形制不同。黄土高原上气候干旱寒冷,人们住窑洞; 南方雨水充沛,人们住穿斗拱楼屋建筑;北方粗壮大气,南方轻巧玲珑……

在此基础上,黄大树正在筹建一个教学实操基地。“理论要与实际相结合。要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的文物与历史建筑专业人才,把中华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世世代代传下去。”他说。

古建“大树”,终将成林。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55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