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首页>地方频道>常州>要闻

如何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常州市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在9月22日召开的常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常委会会议上,委员们围绕“构建双循环物流体系 赋能制造业降本增效”积极建言献策,从不同角度进行交流沟通和协商讨论。

  委员们认为,建设国际化智造名城,必须坚持制造业发展需求导向,全力推动制造业、交通业、物流业齐头并进、融合发展、良性循环、相互赋能,致力帮助制造企业降低物流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企业迫切需要政府整合各类资源,实施‘多规合一’规划,统筹安排物流以及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加快本地化的标准物流仓储中心等基础配套建设。”天合光能作为光伏行业的头部企业,年出货量超过2万标准集装箱,市政协委员、公司副总裁高纪庆说出了制造业企业对交通物流的期待。他提出,要重视特种物流配套需求,建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相关危化产品的专用堆场,确保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相关产品存储和流通环节的安全管理;同时,打通多式联运重要节点,将常州东站、奔牛站、青龙煤场做进一步联动与整合,三方联运形成规模化物流网络,降低制造企业的物流成本。

  市政协常委、市工商联主席何海平认为,从产业结构来看,原材料和消费品“两头在外”使企业对物流成本更加关注;从产业布局来看,制造业配套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尚未形成体系;从产业集群来看,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供应链物流自主可控能力较弱,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使当前物流业态布局与本地特色产业集聚区布局相匹配;要推进资源共享,推动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要建设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推动物流服务模式与管理技术创新,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服务水平。

  “如何构建兼具‘韧性’‘高协同性’和‘可持续性’的物流供应链,是需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市政协委员、中国邮政常州市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陈舒冰立足专业,建议要支持物流企业从“单一物流运输”向“供应链综合服务”转型,打破以往的仓储物流模式,向前端延伸服务触角,实现从原材料入厂物流、仓储质检、产线装配、包装贴标、运送等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打造市级大物流平台,政府牵头打造制造业和物流业加快融合发展的平台,解决行业之间供求信息不通、交流渠道不畅的问题。

  “提高铁路和水路运输效率,加强其与产业之间的联动关系,是降低制造业物流成本行之有效的手段。”市政协委员、常州市规划设计院交通研究所所长黄国栋持续关注常州交通发展,他认为,近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水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重点加强水运港口的建设,将其作为常州发展为区域双循环枢纽的重要抓手和长三角中轴枢纽的突破口之一,进一步加强沿江港口的功能重组和布局优化,快速精准地增强对制造业的运输服务能力。

  市政协委员、查货宝(江苏)科技物流有限公司陈霖从事物流行业20余年,见证了常州物流产业的发展变迁和日益壮大。“现代物流不仅仅是货物运输,更是集供应链金融、智能网联、产品增值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高端服务产业。”他建议,通过物流业与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电子机械、生物医药等常州优势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常州本土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大企业,通过“龙头”带动,大幅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同时,要出台物流业转型升级支持政策、加强物流人才体系建设,不断强化政策保障。

  “要市区联动、融通全链,加速发展现代物流助推全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市政协常委、民革常州市委专职副主委罗军提出,要统筹部署,自上而下协调发展,加强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的融合与统筹协调,高效优化资源利用,细化完善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配套政策,重点明确物流行业发展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快推进市级物流企业集团成立,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智慧物流示范企业,以降低物流企业投入和运营成本,从而带动市域全产业的物流成本降低。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786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