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

首页>地方频道>无锡>要闻

“博物馆经济”兴起,无锡该如何发力?

  “在南博没买到,在锡博买到了最喜欢的‘小粉炉’冰箱贴。”“排了那么久的队,只为看一眼‘小粉炉’,真的太美了。”……2月22日,“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无锡站在无锡博物院开展。上午8点半,距离锡博开门还有半小时,观众入口处就已经排起了长队。当天,无锡博物院文创营收超40万元,客流2万,创历史新高。

  当下,“文博热”持续升温,“到博物馆去”成为了新的生活方式、社会风尚和消费体验,“博物馆经济”已然兴起。对于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居全省第一的无锡而言,博物馆该如何平衡文化传承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博物馆可供观众消费的产品数量能否增加,质量能否提升?这些都是无锡需要破解的问题。记者获悉,今年4月,无锡博物院或将迎来第一个收费展览,以此为契机,无锡该如何探索“博物馆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升级展览 锡博将迎首个收费展

  火爆全网的南京博物院明星文物“小粉炉”携众多“国宝顶流”来无锡“出差”的消息备受关注。“早就关注这个展览了,看到网上的消息说只展出12天,必须第一天就来捧场!”昨天,市民韩女士不到9点就赶到了锡博,但她前面的队伍已经一眼望不到头。市民李先生带着孩子来一睹“国宝天团”的风采,他告诉记者,春节期间该展览在常州举行,他们一家忍住了没去看,就是要为这次无锡的展览“捧场”。“裸眼效果太绝了,文物上的纹路都好清晰啊。”市民缪女士边拍照边感叹。

  数字时代,走进博物馆的观众,更加追求个性化和体验感。这就要求博物馆结合观众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文化输出方式。“在策展方面,数实结合是大势所趋。”无锡博物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采用了裸眼3D、AR、VR、虚拟互动魔墙等新技术,这带给他很大启发。他表示,该院也在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展览,力争带给观众更丰富的观展体验。

  博物馆不仅是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守护者,更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依托高质量、精品化、差异性的展览供给,无锡文博场馆正构建起“博物馆经济”的底座。“我们计划在今年四月引进‘慕夏——新艺术运动先驱’这一国际知名艺术主题展,目前正在推进,这也是我们探索博物馆收费展览模式、助力‘博物馆经济’发展的一次尝试。”无锡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该展,将收集观众对票价、展览内容等方面的评价,为后续收费展览优化提供依据。

  做强文创 连接博物馆与公众

  如今,逛博物馆不仅仅是看展览、看演出,买文创、集章打卡甚至品尝地方特色小吃也成为人们走进博物馆的理由。文创产品是连接博物馆与公众的桥梁,也是博物馆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不断上新的故宫文创,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完美结合,让文物出现在了人们生活的各个场景;河南博物院推出的以考古和文物修复为主题的系列盲盒,吸引着家长带孩子深度参与考古体验;在开发文创的同时,南京市博物总馆下属的7家博物馆还量身定制文创体验空间,打造全新的消费场景……当前,以文创产品、IP授权为主的商业开发体系,已成为“博物馆经济”的重要内涵。

  东林书院的“状元”系列文创、薛家花园的“奉旨旅行”系列文创、钱锺书故居的“锺书”系列文创……在无锡,各文博单位充分挖掘各自资源,不遗余力地开发文创产品。“我们以‘运河游礼’为核心品牌,围绕大运河及景区文化特性,独立自主开发文创系列产品,打造了数十个系列近百种文创产品。同时,积极引入各类文化创业企业,加大场馆资源的活化利用。”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还将推进馆城融合发展,把街区改造与在地文化研究相结合,打造文化和商业共生空间,创造记忆点、打造目的地。

  “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无锡站中,有不少观众是冲着文创产品的展销而来。“我们带了7000件‘小粉炉’冰箱贴过来,无锡的观众太热情了,恐怕后期还要补货。”南博工作人员感叹道。现场,不光是南博、中运博、苏博的文创产品卖得好,无锡博物院全新推出的“小青炉”系列文创也备受欢迎。无锡博物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3万余件馆藏文物,立足吴地文化IP,前期,锡博研发推出了“梁溪揽胜”“包罗万象”“锡博瑞兽”“得天之清”“刀光剑影”“江南一喦”“趣猫”“茶饮食文化”“青铜时代”等17个系列151种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文创产品。今年,该院将在文创产品开发及销售上有所突破,同时,也将打通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扩大地方品牌影响。

  构建生态 探索“博物馆+”的更多可能

  博物馆要加强自我“造血”,就需要与更多领域深度结合,探索出更适合的商业模式。在探索“博物馆经济”的过程中,无锡博物院与旅游、教育、科技等的融合也不断深入。在“博物馆+旅游”方面,无锡博物院打造了“行走”系列研学旅行品牌,开发了“倪迂之境”“文人雅事”等研学线路,让青少年在游览中领略江南风情、感知吴地文明;“博物馆+教育”方面,无锡博物院持续开展馆校合作,与江南大学、天一中学等20多所大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开发博物馆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博物馆+科技”方面,无锡博物院注重数字博物馆建设,通过云展览、云课堂、云讲坛等“云资源”,为观众提供更加便捷、智能的参观体验。

  在“博物馆经济”的内涵中,以文旅融合、城市品牌塑造为导向的产业延伸效应不容忽视。“无锡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能仅仅关注在场馆内的展览、展品,如何构建博物馆生态很重要。”在无锡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秘书长杨建民看来,整个城市其实就是一座大型的文博场馆,可以利用现有博物馆、扶持私人博物馆、打造微型博物(展示)馆群等措施,与旅游、影视、餐饮等行业联动,打造全域活态博物馆。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中国博物馆行业市场规模或将增长至2万亿元以上,在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催生新发展动能、规范市场秩序、增强场馆服务能力、人才储备与管理等方面,“博物馆经济”还大有可为。通过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吸引游客消费、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形成“文化-经济-社会”协同增益的生态链是无锡要努力的方向。“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知名博物馆的经验做法,以‘无事业不产业’的理念,在高品质大展策划、文创开发销售、‘博物馆+X’等方面加快推进落实具体项目,全力推动‘博物馆经济’加快起步、振翅高飞。”无锡市文广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97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