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

首页>地方频道>苏州>要闻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苏州居民收入十年翻番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跃动的数字,凸显苏州民生温度: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达6.82万元,是2012年的2倍,十年年均增长8.3%;GDP跃上2万亿,苏州都挺好,高速发展的经济并没有筑起城乡发展的鸿沟,苏州城乡收入比缩小至2021年的1.85:1,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回望十年,苏州始终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导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以高水平全面小康成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城乡居民持续增收,苏州居民收入位居全国第五位

  在太仓市东林村,年近65岁的张耀忠祖孙三代种粮,亲历了东林村的变化,也尝到了发展现代农业的甜头。“我们全村有10多个农业企业,大力解决了本村就业问题,我这样的老农民和年纪轻的新农民,都有‘用武之地’,我们有种粮经验,他们有农业技术。”张耀忠说,村里发展循环农业,还推动了乡村游,“东林的农牧风光每年吸引游客7万多人次,带动当地450多人就业创业。”

  张耀忠算了一笔账:集体农业企业打工的薪金和东林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的股份分红,每个月的收入有5000多元,村里的老年人每年还能享受1000多元的福利。种了一辈子地的他,还可以拿到退休金。

  张耀忠的小确幸,是苏州民生改善不断取得新成果的一个剪影。

  “百姓富”,是可感可知的。十年来,苏州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有效破解民生结构性难题,更好满足多样性民生需求。

  苏州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和更加有效的富民增收政策,推动城乡居民持续增收,形成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收入增长机制。

  苏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先后超过4万元、5万元和6万元,每两年迈上一个万元台阶,2021年达到6.82万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5位。分城乡看,苏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37531元增加到2021年的76888元,分别于2013年、2015年、2018年和2020年先后突破4万、5万、6万、7万元关口;苏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2年的19396元增加到2021年的41487元,分别于2013年、2018年和2021年先后突破2万、3万、4万元关口。

  在苏州,稳步提升的经济总量,为居民增收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最舒心”营商环境为居民增收提供了高质量就业创业环境。此外,民生托底政策助力居民增收,不断夯实民生底线。随着苏州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苏州农村居民收入也获得了快速增长。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苏州用心用情用力改善民生

  苏州,精微之处藏着民生幸福。

  “推窗可见绿,抬脚即进园。”如今,一座座口袋公园遍布苏州街头。它们选址灵活、底色鲜亮、造型多变、功能各异,是周边市民休闲、运动的好去处。2021年,苏州新增及改造了100个口袋公园,这一成果入选苏州全市“十大民心工程”。随着口袋公园的增加,苏州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盲区”不断减少。

  苏州还明确了2022年要“建设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公园城市’,新增及改造口袋公园60个、城市绿地面积300万平方米,完成营造林3.35万亩”的目标。

  “百姓富”,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苏州,不断推动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教育事业在加快推进。2013年,苏州率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地级市。2021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分别达到782所和966所,比2012年分别增长40.9%、107.7%。“双减”和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有序推进,南京大学苏州校区、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稳步实施。

  医疗卫生事业在持续发展。2021年末,苏州共有各类卫生机构4027所,卫生技术人员10.1万人,比2012年分别增长34.6%和76.6%。2012年以来新增三级医院和三甲医院各8家。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2012年的81.77岁提高到2021年的84.33岁。

  文化事业迈入快车道。我市建成苏州第二图书馆、吴文化博物馆等一批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入选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

  体育事业在快速发展。2021年末,苏州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81平方米,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健身公园110个。

  苏州,始终牢固树立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改善民生。

  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苏州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十年来,作为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发展典型示范区”,苏州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了快车道。2012年,苏州城乡社保实现“三大并轨”,这意味着苏州覆盖全民、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城乡社保三大并轨,指的是苏州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苏州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实施全面并轨,并轨后城镇、农村纳入保障对象将享受相同保障政策。其中,城乡低保在2011年7月率先实现并轨,家住吴中区东山镇莫厘村的腾东卫是低保并轨后的首批受益者之一。

  腾东卫与当地许多村民一样,以打理果园、农田为生,农闲时,外出打零工增加收入。可是10多年前,不到40岁、正值壮年的他却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风湿疾病,被认定为肢体残疾二级,失去了劳动能力。经过调查核实,村里帮助他申请并纳入了低保。没过多久,腾东卫就盼来了城乡低保并轨。越来越多的政策利好,进一步减轻了他的医疗支出和生活压力。在当地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妻子刘利君接了丈夫的班,在承包的土地上种植茶树以及枇杷、杨梅等果树,增加家庭收入。

  “百姓富”,必须兜牢民生底线,守护百姓幸福。

  苏州,始终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建立了具有苏州特色、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2021年苏州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2%,比2012年提高6.5个百分点。居民养老保险、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9%以上。每万人拥有医生数由2012年的20人增加到2021年的30.7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由39.7张提升至60.4张。

  苏州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多年保持在全国较高水平,2021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1095元,比2012年增长92.1%。最低工资标准2280元,比2012年增长66.4%。苏州获评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苏州,有一种希望叫创业在苏州,有一种惬意叫休闲在苏州”。非凡十年,苏州筑牢人民幸福之基。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16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