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首页>地方频道>南京>要闻

“科研鸢5号”重回南京,带回6个月6000公里的“旅行日志”

  近期,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工作人员收到了一份惊喜的“礼物”:一只经救助后放归大自然的黑鸢重回南京,它的代号是“科研鸢5号”,它离开时身上佩戴的GPS记录下过去6个月跨越6000公里的“旅行日志”,增进人类对黑鸢野外习性的了解。

  这只黑鸢是红山动物园野放的第五只“科研鸢”。4月24日,在红山动物园北门湖草坪上,一只曾经“落难”的黑鸢背上GPS定位器,回归蓝天,晋升为“科研鸢”。与此前不同的是,5号是一只亚成黑鸢,它记录下的行踪数据能反映未成年黑鸢的成长痕迹,它的繁殖等习性与成年黑鸢存在差异。

  黑鸢属于猛禽,偏爱吃鱼。黑鸢可以通过高超的飞行技巧捕食鱼类,长江为它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所以江畔湿地是它们活跃的区域。

  在南京,黑鸢比较常见,人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它们,但相关科学研究不算充分。

  从1号-4号“科研鸢”佩戴的GPS返回的数据可以看出,4只黑鸢放归后始终在南京周边活动,尤其频繁活动于沿江湿地、森林、农田等生境中。

  而5号的飞行轨迹却有些与众不同,这丰富了红山动物园工作人员和相关科研人员对黑鸢的行踪记录。

  在城区适应和盘旋20多天后,5月13日,5号一路向北,开始了它的迁徙之旅。

  经过历代的传承,每个迁徙种群都已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迁飞路线,南京所在的东部沿海有一条重要的猛禽迁徙路径,每年都有数万只猛禽往来迁徙,5号飞的就是这条路径。

  迁徙路遥远且艰辛,5号凭借着刻在基因里的“导航”,一路向北飞去,跨越山海。

  面对宽阔的渤海湾时,5号没有选择在内地绕路,而是直接横跨,由于海面可利用气流较弱,跨海时更费力,但为了尽快到达繁殖地,赢得更多繁殖机会,5号愿意以消耗体能为代价。

  好在沿途的河流湖泊成为5号的“加油站”,例如中俄边界的兴凯湖,是黑龙江流域最大的淡水湖,5号选择在此停留半日,觅食补充能量。

  5号在远东地区度过了整个夏季,于10月5日左右开始返程,沿乌苏里江流域返回我国东北地区。

  鸟类秋季迁徙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猛禽更愿意借助秋季西伯利亚高压南下形成的北风顺风飞行,晴朗天气1级-2级的顺风天气为黑鸢提供理想的迁徙环境。

  东北亚猛禽秋季迁徙自然绕不过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老铁山是通过渤海海峡的最近通道,进入辽东半岛的大量猛禽一路南下,在老铁山角汇聚跨海,因此老铁山成为国内秋季观测猛禽极好的地方,这应该也是5号返程必经的“跨海跳板”。

  经江苏观鸟会辛夷和北京的志愿者许哲浩等人的接力观察,拼凑出了5号的飞行故事。受制于天气,10月14日,5号跨海并未成功,掉头在老铁山夜宿,于次日早上成功跨海,进入山东。15日夜宿山东黄岛,16日夜宿宿迁,17日夜宿南京六合。

  跨越山海,漫漫旅途,重返南京,5号已成为一只历经自然生存考验的强者。

  10月18日,5号的轨迹继续向南,在南京八卦洲区域盘旋。得到消息,曾经救助过它的工作人员、热心观鸟爱好者立刻赶往幕府山,最终大家如愿见到了5号。这是一场阔别6个月跨越6000公里的久别重逢。

  “当5号的飞行轨迹真实地呈现在地图上时,我们才意识到,或许我们一直忽略了身边神奇生物的精彩之处,而这样的自然史诗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红山森林动物园副园长白亚丽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271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