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长三角

首页>乐活长三角>长三角旅游攻略

江南园林之争,苏州为何能拔得头筹?

苏州拙政园 王思/摄

  都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但为什么偏偏是苏州呢?

  为什么是苏州?

  姑苏自古繁华地,富足而又闲适的生活,催生了苏州古典园林。私家园林的历史和文化,一如2500多年的苏州古城,悠久而丰富。

  苏州园林溯源于春秋,发展于晋唐,繁荣于两宋,全盛于明清。春秋时吴之梧桐园,以及晋之顾辟疆园,已开苏州园林的先声。在鼎盛时期,苏州先后累计有园林和庭院500余处。

  江南地区自古富庶、人口密集,但缺乏自然风光,人们普遍向往追求自然与和谐统一的居住环境。在这种社会需求下,私家园林顺应而生。

  明、清是我国建筑艺术的集成时期,也是私家园林的高度发展时期。封建士大夫们在城市中大量建造以山水为骨干、富有山林之趣的宅园,作为日常聚会、宴客、居住等需要。

  当时的私家园林在数量上几乎遍布全国各地,比较集中的地方当属北方的北京,南方的苏州、杭州、扬州、南京。其中,江南的私家园林是最为典型的代表,以苏州、扬州最为著称。数量上又以苏州为最多。为此,苏州又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称。

拙政园一景 王思/摄

  在江南众多的市镇当中,苏州的地理人文条件显得尤为独特。

  地处江南水乡的苏州,土地肥沃、气候温润、山川秀丽、物产丰富。独特的水陆双棋盘城市格局延续了千年,极利因水就势造园,当地又盛产太湖石,适合堆砌玲珑精巧的假山,阳澄湖畔的细泥适宜烧制优质砖瓦,造园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小桥、流水、人家式的吴地山水,给足了造园者美学的想象,同时也孕育出了一帮巧夺天工的园林匠人——香山帮,尤擅建屋造楼、塑景构园、叠石理水。鼎盛时期,“香山帮”工匠多达五千人。

  明清时期,苏州已成为江南的经济与文化中心,是官僚富豪掠夺和享乐的一个重要地方。官僚地主争相造园,一时成为风尚,造园之风长达300余年之久,私家园林几乎遍布整个城市。

  当时的苏州城商贾众多,市肆遍布,园林大多隐匿于街巷,所以有苏州园林“以市肆胜”之说。

  这一时期也有更多的文人画家参与到园林设计与造园实践中,《园冶》、《长物志》等造园著作次第诞生,大大促进了江南园林艺术的发展。

拙政园一景 王思/摄

  叶圣陶先生曾评价苏州园林: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契合。

  不论是在布局擘划还是建筑营构上,苏州古典园林都诚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从栋梁之美到意境之妙,从雕镂刻画到诗词楹联,从亭台楼阁到厅堂屋舍,每一方设计与建造都透着精、妙。

  在园景处理上,苏州园林善于在有限的空间内,追求艺术空间的变化;或利用借景的手法,达到咫尺之内有乾坤的效果。

  这种“园中园”,常在曲径通幽处,让人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却又“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迂回之感,别有一番趣味。

  世界著名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曾说,苏州园林是为文人墨客设计的。

  在文人的参与下,苏州园林处处彰显着中国传统山水诗画艺术风格。他们擅长利用文学的手段深化人们对园林景色的理解,比如楹联、诗词、题咏等,不仅是建筑物的装饰品,赏景的说明书,更是园林主人的内心独白,常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园林中包罗万象,有文人挚爱的琴棋书画,也有他们追求的渔樵耕读。文人们在这里逍遥自得,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一部江南生活典范。

  杭扬湖难以望其项背?

  同在江南,同为古时富庶之地,为什么现在提起园林,人们就只能想起苏州?

  童雋先生曾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到过: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而以湖州,杭州为尤。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的对比历来炙热。只是现今较于苏州,杭州能报上名的园林屈指可数,就连文化古城扬州,说得出名的也仅有个园与何园,湖州更是排不上名号。这其中,又有什么玄机?

  历史上,杭州也曾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唐朝时杭州已是江南重镇,宋时更升格为帝都,经济文化繁荣,园林兴盛也就顺理成章。南宋时期,有文献记载的杭州私家园林就有107个。在乾隆南巡期间,又引发了一轮园林大发展。

  那么,杭州园林现今为何低调至此?清末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是杭州园林规模受到毁灭性打击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口史》的两段资料截图

  当时,杭州城是清兵与太平天国争夺的中心,炮火连天,民不聊生。据《中国人口史》记载,太平天国战争使得杭州府损失人口300万,人口损失率为80.6%。这个数据,远超苏州。自此劫难之后,杭州民生凋敝、园林荒废。扬、湖亦是损失惨重。

  而且在战后,其园林修缮振兴程度也无法与苏州相比。

  太平天国运动后,紧接着就开始了洋务运动。清政府在上海开设数所工厂,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上海经济崛起,苏州无锡等地的一些大家族的生意都在上海,这些富商权贵争相购买和修复苏州园林,苏州园林因此得到复兴。

  而距离上海更远的杭州就没有这么幸运了,随着城市经济地位的衰弱,杭州园林保存下来的少之又少,仅存的几处,在近代整修中也有背离原貌之嫌。

  在一定程度上,园林名气是与其园林遗存的多少成正比的。

  苏州被称为“百园之城”,2018年,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苏州园林达到了108处。

  1997年12月4日,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0年11月30日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增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拙政园、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园林。

  反观杭州,能列举出的仅有郭庄、刘庄、蒋庄、胡雪岩故居等寥寥几个,且仅有郭庄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就可以解释杭州园林为什么式微了。

  与杭州的遭遇相同,湖州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人口损失也有两百多万。加上湖州城市小、人口也少,且周围有沪宁杭等大城市,使得湖州的存在感较低,资源获取困难,想要持续保持园林的高度发展是有难度的。

汪氏小苑的“迎曦”小苑 王思/摄

  清代学者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

  可见,乾隆嘉庆年间,甲天下的是扬州园林,而不是苏州园林。

  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为扬州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同时也使其陷入兵家相争的困境。每每改朝换代,扬州城必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遗留下来的园林自然就少。

  扬州园林的命运和他们的主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当时,由于扬州盐商富甲天下,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来建造园林,穷奢极欲。据统计,扬州城内私家园林最盛时达200多处。

  然而,经过盐制改革、鸦片战争、天平天国战争,大量的扬州园林或荒废,或焚毁,或拆卖,扬州园林开始由盛而衰。

  尽管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后,两淮盐业死而复生,官僚和盐商又开始纷纷造园,但此时园林建造的中心已经转向苏州,扬州的造园事业就此衰败。至民国时期,扬州园林仅剩下残破的60余处。大跃进和文革时期,扬州园林又一次被大量破坏,现仅剩30处左右。

  扬州的园林数量远不及苏州,加上如今的城市经济政治地位与之相去甚远,扬州园林名气自然不及苏州。

  从“苏州园林”走向“园林苏州”

  一直以来,苏州园林都是苏州市民重要的文化休闲空间。苏州人生在园林、住在园林、行在园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苏式文化传承至今。

  如何将诗意生活在城市全面铺开?苏州将保护管理的思维拓展开来,笃定建一座“园林城市”。

  首先,得筑牢园林保护新格局。

  近年来,苏州园林“朋友圈”在不断壮大。2013年园林普查统计结果显示,苏州园林有53处。到了2018年,列入《苏州园林名录》的苏州园林达到了108处,“百园之城”开始被各大媒体提及。

  数量上的增加,却也凸显出保护上存在的问题。

  苏州在鼎盛时期,园林数量多达两三百处,上世纪五十年代也存有90余处。新中国成立后,园林管理上产权归属不一,保护水平有限,许多园林正慢慢消失,亟待保护。

  从2010年开始至今,苏州一直在探索园林保护管理新模式。尤其是近年来明确实施了“苏州园林分类保护和群体性保护管理体系”,掀开了苏州园林保护工作的新篇章,使得苏州园林的保护管理模式逐步走向统一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轨道。

  着重园林保护管理,并不代表一味地进行限流。

  比如,2018年,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面向全市推出“《苏州园林纪念护照》集章兑奖活动”,向市民免费发放《苏州园林纪念护照》,鼓励市民带着护照游园林,打卡集章,留作纪念。

  一年后,带着护照游完70座苏州园林的市民超过200人,大半市民走完了40座苏州园林,感受到了这座“园林城市”的独特魅力。

拙政园盆景园 王思/摄

  其次,是发掘园林文化中的核心价值。

  围绕“大园林”发展方向,苏州不断在传承弘扬园林文化上下功夫,力求在园事花事活动中,不断推陈出新,挖出“甘泉”。

  以苏派盆景为例,苏派盆景曾名噪一时,许多名师大家从拙政园、虎丘、留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而随着时代变迁,盆景艺术也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沉寂期。

  近年来,苏州在盆景艺术上加大投入,一边回归传统持续保护、创作,一边向外辐射加强交流、展示。2019年,虎丘景区、拙政园、留园、植物园等盆景项目不断引进、创作优秀作品,同时,多个园林、公园管理处联动推广,在长沙、福州等地举办各类盆景展,实现艺术的互动交流。

昆山城市生态森林公园(昆山旅游度假区供图)

  得益于有力的保护措施、文化发掘,苏州园林正焕发新生,同时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反哺着城市的新发展。

  如今,苏州园林中“叠山、理水、建筑、花木”这四大造园要素,被广泛用于城市建设和景观营造里,一个和谐并具有浓郁特色的古韵苏州正在悄然绽放。

  截至2019年年末,苏州已建成市级公园4个、区级公园30个、城市小游园115个,形成名城、古园、水乡交相辉映的“人工山水城中园”的特色。

  得益于“山水城林”式的古城建设,苏州市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截至2020年3月,苏州及下辖4县市全部荣获“2019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称号。苏州实现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覆盖,并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

  曾经,苏州园林让市民“不出城廓而获山林之怡”,如今,一座城就是一座巨大的“园林”,“苏州园林”正阔步走向“园林苏州”。(陈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6802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