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长三角

首页>新闻频道>聚焦长三角

“光是这扇窗,就很抓人”

  原标题:“虚构集”文学展览吸引众多年轻人为“阅读”排队 “光是这扇窗,就很抓人”

  一场名为“虚构集”的文学展览正在思南时区画廊举办。主视觉清淡安静甚至有点小众感,却不妨碍这场展览迅速点燃沪上阅读爱好者的热情。开幕头几天,不少读者提前两个小时来排队。清明小长假中,这个面积不大的展览空间日均访客流量高达3500人次,总计接待访客过万人次。

  为什么一场文学展览能让年轻人心甘情愿排队?

  很“松弛”,也很“文学”

  “虚构是某时某刻的真相,欢迎进入文学世界。”在思南时区画廊的窗户上,除了点明展览名“虚构集”的这句话,还有出自博尔赫斯作品的两句金句——“你消磨了岁月,岁月也消磨了你,你至今没有写出诗”“人生岁月不哀戚,还有梦境与黎明”。在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不少网友分享“光是这扇窗,就很抓人”。

  《虚构集》是博尔赫斯的一部小说集,这个展览的三位策展人是上海译文出版社自营业务板块的三个年轻人。

  记者观察到,展览入口处的小黑板每日都会更新互动玩法,有时是限量图书盲盒领取,有时是关注或打卡送限量文创。周末11时开门的展览,刚过10时就已排起长龙。在小红书搜索“虚构集”,多是好评分享。

  “上海不缺免费送的活动,但‘虚构集’做到几乎零差评实属难得。”有读者分享自己“带着好奇心去现场一探究竟”观察到的“流量密码”,包括预热引发关注——展览前已经看到有人拍了现场照,门口手写活动黑板很有温度;会讲故事——将卡夫卡笔下的人物凝练成“怪诞职业录”,将村上春树的歌单组成“喻体人乐团”,仿佛是忠实读者才知道的密语,深深吸引文学爱好者;书籍盲盒——展览前两天每天送100个书籍盲盒,不仅有两本书籍照顾到读者口味,且都是精品经典类好书,盲盒以上海译文出版社自营店铺快递盒包装,仪式感满满;人群需求——虽然展览空间不大,但按不同人群需求做了不同设计,为喜欢拍照的人群设计主题拍立得橱窗,向喜欢打卡的人群赠送海报和文创,为资深读者埋下“巴黎弄堂”彩蛋。

  “现在有不少展览、店铺活动讲求互动,但玩法复杂,让人感到目的性太强。”90后公司职员小和周末热衷于看展、参加活动,跟随网上攻略打卡领取礼物,“排队是难免的,加上关注账号、写评论、社交媒体分享一条龙,领完活动物料就不会再去关注。”来“虚构集”文学展览,也是在网上看到攻略,她认认真真写了评论。“现场工作人员会提示可以关注、打卡,但不会盯着手机督促、检查,反而是第一时间送上纪念门票,引导大家看完展览再来挑选自己心仪的主题海报。”小和觉得,这样的展览很“松弛”,也很“文学”。

  “展览不大,预留时间不用太多。不过,如果有空暇,推荐可以和工作人员多聊聊!”在关于“虚构集”的攻略中,不少网友提到可以在现场进行深度交流。

  “虚构”串起五个主题

  一场小小的文学展览到底有哪些“看头”?在读者眼中“很懂传播、会讲故事”的三位年轻策展人向记者一一道来。负责视觉设计的“阳仔”介绍,展览主视觉创意是一本打开的书籍,从不同角度观看会呈现不同形态,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境。从展览入场券到主视觉纪念海报,再到展览中心用书码出的装置,这一视觉创意贯穿始终,仿佛一封不断变幻衍生的邀请函,邀请读者专注、沉浸地体验、思考和分享一本书带来的不同感受。

  展览用“虚构”串起五个主题场景,分别是“怪诞职业录”“想象动物志”“喻体人乐团”“深渊异象馆”与“巴黎弄堂”,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个经典意象化作图画、音乐、装置。在卡夫卡的随笔涂鸦中,在村上春树的黑胶唱片中,从博尔赫斯笔下的豹到马拉美笔下的天鹅,从《尤利西斯》中的土豆到《包法利夫人》中的蓝药瓶……由文本、符号和想象构成的展区俨然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比如,“怪诞职业录”被标注为“布拉格保险公司职员卡夫卡为虚构世界提供的就业岗位”,展签上一个个“怪诞职业”还标注了时下流行的MBTI16型人格。报架上提供的《深渊报》寓意“在书页的深渊长久滑行”,编辑精美的报纸是译文社天猫旗舰店不定期赠送的,其中主题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有些物品或许常见,但与文学作品关联就有不一样的味道。比如包法利夫人的大蓝圆瓶,可惜浮士德的水晶酒杯不在。”对读者的“抱憾”,策展人“闻雪僧”回复:浮士德的水晶酒杯不在,是因为被打碎了。博尔赫斯说“你的不在萦绕着我”,或许酒杯的“不在”更加萦绕着观众,并且成为一种“虚构”。

  内容能力的一种展示

  “虚构集”展览从3月30日延续到5月6日,包括“世界读书日”。“我们希望读者来到这个空间,能通过纸电声创课各种途径,理解高品质阅读生活的新内涵。”上海译文出版社营销部负责人介绍,展览聚焦的作家作品,读者都能在现场扫码聆听有声版,还可关注“译文有声”账号获得会员畅听体验。上海译文出版社自有文创品牌“七海制造局”也在展览现场展出,并上新“书本物理学社”系列的部分新品包袋。译文插图珍藏本中的部分书籍也在展览中展出,供读者翻阅和体验纸书装帧之美。“插图珍藏本”《安娜·卡列尼娜》的装帧仿如“黑色玫瑰”在纸间绽放,在展览中率先亮相的这本新书上架不足5分钟就卖出超过300本。

  “以自营板块发起这一展览,希望高效地向书业合作伙伴尤其是线下书店传递一种理念:围绕优质IP打造的多形态产品、丰富的阅读体验与互动服务,经由营销整合,可以成为线下聚拢流量、提升用户黏性、助力销售转化的重要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韩卫东希望,在书业销售进入“流量时代”后,“虚构集”展览能为实体书店聚拢人气和流量提供一个可复刻的样本——做一个线上线下流量集成的“样板店”。

  在上海,年轻人为“阅读”排队,不止这一场展览。护肤品牌伊索的“女性文学图书馆”连续两年在3月举办,将门店改为书店,从东平路到外滩源,排队领书成为风景。为控制规模,今年活动改为预约制。几乎同期,外滩源的“naive理想国”书店也与某快消品牌联合推出盲盒赠书活动。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如今不少商业品牌营销向文化定位转变,不论是举办展览还是赠阅图书,希望以此撬动更多人群关注,同时传播品牌文化形象。对专业“做书”的出版社来说,围绕书的主题举办展览,同样是以品牌核心价值为导向,以线下体验提升品牌好感度,获得更多用户青睐和传播的一种新玩法。据统计,自3月30日“虚构集”展览开放起,上海译文出版社天猫旗舰店增粉速率达到平日的两倍。

  “如果越来越多品牌、空间从阅读中掘得营销灵感,是双赢,甚至是多赢,关键看能否真正挖掘出图书的内容价值,而不是为排队而排队,仅仅获取短暂的流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出版社办展也是内容能力的一种展示。”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在年轻人为“阅读”排队的背后,如何让阅读为城市生活、文旅消费更好赋能,是一篇值得做的大文章。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199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