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面小场所面广量大、新型业态层出不穷,经营主体往往规模不大却错综复杂,监管难度较大,尤其在用火、用气、用电等消防问题上常常存在一定隐患。11月3日,笔者从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将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的推广和应用作为实现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重要举措,目前已摸清并录入全市12大类88小类85025家社会面小场所基础信息。
“社会面小场所主要指社会面沿街的‘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等。具体来说,大家身边的旅馆、商超、餐饮店等场所就是典型的社会面小场所。”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4月,我市正式印发《宿迁市全面应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社会面小场所治理工作的4个阶段和3个目标,并分级分类开展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应会尽会、熟练使用,通过对全市社会面小场所安全风险实行智能化管控,不断推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向数字化转型。
据了解,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由省安委办开发建设,系统设定管理层、工作层、场所层三类操作用户,同时设有可视化大屏、电脑端、手机端三大应用场景,场所信息、空间位置、风险等级、隐患整治、监管责任、巡查自查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组织人员逐门逐户排查社会面小场所,分类梳理、登记造册、建立台账,确保全覆盖、无遗漏,真正摸清社会面小场所的底数。此外,社会面小场所的数量每日都有变化,我们安排工作人员及时跟进。”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处负责人张少峰说,各乡镇(街道)积极响应,超5000名“返乡兴村新村干”、网格员参与了社会面小场所排查工作。
依托前期排查统计的社会面小场所底数,我市以各县(区)、市各功能区为单位,逐步构建各类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责任体系,为全市社会面小场所配备86695名消防安全员、4569名安全巡查员和1017名消防指导员,行业主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属地管理部门、消防指导员、安全巡查员系统标注率均达99%,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的助力下,社会面小场所主体责任也被进一步压实。”市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各类社会面小场所需通过系统落实“每日五看”“每月自查”等要求。
此外,安全巡查员每季度开展一次巡查。针对未整改、难整改的隐患,行业主管部门、专项监管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将建立隐患清单,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形成隐患整改复查的闭环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全市共开展社会面小场所安全自查129752次,安全巡查员季度巡查94268次,发现并整改各类隐患2349处。(吴柏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