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
昨天破晓时分,伴随着工地上第一台挖机启动的声响,嘉兴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的一天开始了——
320国道嘉兴建陶市场至濮院港段改建工程建设现场,50余名工人戴上手套,忙碌地投入到下穿通道钢筋绑扎的关键工序中;
嘉善至西塘市域铁路SG5标建设现场,工人在钢筋丛林之间时隐时现,聚精会神地进行明挖段围护桩及桥梁墩柱施工作业;
嘉兴内河港海宁港区星光作业区项目施工现场,水工、房建交叉进行,挖机、吊机同时推进,最大程度提高施工效率;
嘉兴南湖机场货运机库工程建设现场,细密的钢结构网架之下,工人迎着寒风在巨型“钢铁骨架”上协力进行墙面板安装;
……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交通始终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嘉兴以超常规力度推进交通建设,下定“砸锅卖铁”的决心,5年计划投资超2000亿元,加快放大综合交通整体优势,为嘉兴高质量发展“铺路搭桥、添翼赋能”。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不仅串联起城市发展的“骨骼”、连接着经济腾飞的“脉络”,更是改变了嘉兴区域格局。一幅内畅外联、多向辐射、通江达海、链接全球的“公铁水空”联运枢纽规划图,正从纸上加速跃入现实。
跳出交通看交通——
“枢纽嘉兴”逐渐照进现实
地处长三角腹地的嘉兴,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处江河湖海交汇之位。东接上海,北邻苏州,西邻杭州,南望宁波,京杭大运河夹城而过,自古以来都有着良好的区位优势。
然而,奋进中的嘉兴并未止步于此,而是向着交通要发展,立足中心建枢纽,掀起“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的建设热潮。
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得到中央支持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作为红船起航地的嘉兴,如何在新赛道上做时代的弄潮儿?
时间回到2023年1月初。嘉兴召开交通强市建设誓师大会,举全市之力“大干交通,干大交通”,高水平建设交通强市,为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提供交通支撑。
回看最近3年嘉兴的交通投资数据,不难发现,嘉兴对交通的投资在逐年递增——
2022年,嘉兴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264亿元,同比增长39.2%;
2023年,嘉兴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412亿元,同比增长64.6%;
2024年,嘉兴完成综合交通建设投资430多亿元,投资总量、投资增幅均列全省前列。
根据规划,嘉兴5年内计划交通投资超2000亿元。
以超常规力度推进交通建设,到底值不值?
嘉兴人的期待,就是最好的答案。
昨天上午,中建三局嘉兴南湖机场建设现场,电焊工王俊刚正手持电焊棒,头戴护目镜,“全副武装”在花瓣幕墙龙骨的连接处进行焊接作业。伴随着“嘶嘶”声,耀眼的火花溅落四周,“杜鹃”的形象愈发饱满。
2024年以来,嘉兴南湖机场不断有好消息传来——
6月17日,民政部发布公告,嘉兴南湖机场正式命名;
6月28日,洪合至马家浜道路通车;
7月29日,航站楼主体钢结构封顶;
11月28日,飞行区跑道全线贯通;
12月9日,配套交通工程航站楼进场专用道路环圈高架钢箱梁合龙;
2025年1月9日,货运工程维修机库钢结构网架完成整体提升;
1月15日,助航灯光工程完成调试;
1月22日,机场快速路桐乡大道项目跨中环西路互通立交顺利合龙;
……
每迎来一个新节点,嘉兴人的“机场梦”就更具象几分。
嘉兴南湖机场是长三角首个专业性国际货运枢纽,是浙江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和交通强省“十大标志性工程”之一。今年,嘉兴南湖机场将完成建设,投入运行,预计2030年旅客吞吐量达18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110万吨。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飞机一飞,经济腾飞。嘉兴南湖机场无疑为嘉兴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临空经济发展目前正如火如荼。
在嘉兴临空经济区王店先行区2024年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21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57亿元,预计总产值超100亿元,涵盖了以智能装饰、保温新材、绿色光伏为主导的智能制造业和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临空经济产业,以及以隆基研发中心、南科大嘉兴研究院为核心的科创平台等多个领域。
去年,秀洲区以产业为核心、以服务为驱动,通过构建“物流+仓储(总部、商贸)”“电商+平台(园区、服务)”“服务+智造”等多元化产业体系,旨在打造全球供应链服务中心和跨境电商新高地。
比嘉兴市民更期待机场建成的,是临空经济区的签约企业。
随着圆通航空集团总部落户和圆通全球航空物流枢纽建设的开展,圆通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如阿里巴巴集团、中国商飞和GAMECO等国内国际先进企业,将加快在秀洲集聚与国际物流相关的产业资源,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的入驻。
与秀洲一路之隔的桐乡,以嘉兴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布局“3+1”发展平台。
输入代码、自动牵引、织针翻飞……走进慈星一线成型研究院,一台台电脑横机飞速运转。转眼间,一件定制毛衫就出现在眼前。
作为全球最大的智能针织机械供应商之一,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一眼相中濮院。而同一栋大楼内,已与超过30家各行业头部科研单位成为战略合作伙伴的云翼(嘉兴)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加快生长。
如果说机场的“从无到有”是在为嘉兴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之翼”,那么公路的“从有到优”就是在为这对新生的翅膀插上坚韧的羽毛。
2024年,嘉兴市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35公里、养护工程390公里,建成通车228国道嘉兴港区天妃路至海盐界段整治工程、平湖至安吉公路平湖新仓至曹桥段工程、嘉善县丁栅至天凝公路改建拓宽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
市区快速路环线三期一阶段(东升西路至城东路段)提前一个季度建成通车,更是标志着“一环十一射”快速路网规划正一步步照进现实,嘉兴“建强主城区”的战略部署再添大动脉。今年,嘉兴快速路环射线又将有多个项目建成贯通。
悄然间,通达的公路网,不仅方便市民出行,更把嘉兴各县(市、区)与周边长三角城市的经济脉搏紧密相连。
跳出嘉兴看嘉兴——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
打开嘉兴地图,沪杭铁路穿城而过,沪杭高铁斜穿而行。两条铁路平行排列。
铁路通,百业兴;交通畅,万商盛。
根据最新的嘉兴铁路枢纽总图规划,未来的嘉兴将形成衔接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绍兴、湖州等6个方向的9条线路,总体呈“米”字形的铁路网格局,总里程超过600公里。
这一规划,成为嘉兴铁路网建设史上的大事。
如今,这张“米”字形铁路建设蓝图,正在加速照入现实——
2022年11月30日,通苏嘉甬高铁开工建设;
2022年7月13日,嘉兴首条市域铁路项目——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正式开工;
去年8月13日,通苏嘉甬高铁“红船号”盾构机于嘉善县陶庄镇始发;
去年10月29日,嘉兴至枫南市域铁路“禾兴号”盾构机于曹庄站顺利始发;
今年1月12日,新建杭州萧山机场站枢纽及接线工程钱塘江隧道“钱塘号”盾构机顺利启动;
……
盾构机的破土掘进,用行动织就着嘉兴的铁路网。而嘉湖铁路、货车外绕线等铁路,也正在加快谋划推进。去年12月,水乡旅游线城际铁路可研评估会召开,意味着长三角“超级地铁”与嘉兴人的距离更近了。
枫南线、西塘线市域铁路、通苏嘉甬高铁、沪昆抬升嘉善段、萧山机场接线工程全面开工,沪乍杭铁路通过国铁集团预可研审查,沪昆抬升海宁段工可审查通过……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苏嘉甬高铁建成后,将推动嘉兴至宁波、苏州实现“半小时高铁圈”,极大促进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提升嘉兴的城市竞争力,为沿线居民带来更加便捷高效的出行体验。
“这几年,嘉兴铁路建设的力度是空前的!”嘉兴市发改委负责人坦言,未来,海盐、平湖将告别没有铁路的历史,嘉善、平湖、海宁等地将因铁路而激发活力,通达的交通网将使嘉兴与上海、苏州、宁波、杭州等地的联系更加紧密,成为“轨道上的长三角”中一个重要枢纽。
嘉兴,并不满足如此。
河网密布、航道通达的嘉兴,具有海港与内河港紧密组合优势,港产城融合度高,区位优势明显,是浙北地区重要开放门户和大型综合物流基地,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海河联运枢纽。
2023年,《加快建设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标志着嘉兴市海河联运建设迈入新阶段。
海浪涌,货轮行;港口起,贸易兴。
去年10月29日,“新明州78”货轮满载着集装箱将从B25、26泊位驶出,开启“独山—宁波”集装箱航线的首航,独山港区B25、26泊位和Ⅱ号内河港池也正式开港运行,成为海河联运发展又一新突破。
过去一年,嘉兴开通嘉兴港近洋航线5条、外贸内支航线2条、内贸航线12条、海河联运内河班轮航线30条;建成京杭运河“四改三”嘉兴段,杭申线、湖嘉申线二期、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建设顺利推进;海铁联运开行至上海洋山港升级为天天班,新增至宁波舟山港固定班次;杭申线三级航道改造项目全面开工、独山港区四大海河联运项目主体基本建成;鱼腥脑航道疏浚一期工程完工……
一项项新突破,换来可喜的成绩:2024年,嘉兴港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排名上升至第60位,海河联运枢纽港建设入选全国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全市通航里程、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航道密度均列全省第一。
铁轨蜿蜒,水波浩渺;回望空域,别有洞天。
由圆通主导建设的东方天地港项目,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嘉兴航空联运中心”的重要载体,也是首批交通强国邮政专项试点中的“全球性邮政速递枢纽”。
作为专业性航空货运枢纽,它承载着全球航空物流枢纽、长三角国际商贸集散中心和共享型多式联运中心三大功能。
去年11月13日,东方天地港核心功能区——多式联运中心迎来正式交付,标志着东方天地港距离全面投产更近一步。今年,嘉兴将进一步加快通苏嘉甬高铁、沪嘉城际等项目建设,确保嘉兴南湖机场、苏台高速二期等项目如期建成投用。
嘉兴,这个正在建设中的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已开始全新一轮的奔跑!
跳出当下看未来——
“三枢四网六向多点”
总体格局加速成形
交通建设,嘉兴全力拉满“进度条”。
根据市发展改革委规划,今年嘉兴将用好国家有关政策,加快通苏嘉甬高铁、杭州萧山机场接线工程、沪昆铁路嘉善段高架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完成铁路投资130亿元以上,牵引带动综合交通投资450亿元以上。
“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建设,嘉兴继续稳步推进。
桥梁飞架南北,隧道贯通东西。事实上,早在2023年,“加快建设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就已纳入交通强省建设十大标志性项目。
2024年,经省政府同意,《嘉兴“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发展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提级印发,擘画了嘉兴从2023年到2035年的交通发展蓝图。
《规划》中明确提出,嘉兴要构建起“三枢四网六向多点”的“公铁水空”联运枢纽空间格局,全面支撑嘉兴城市能级跃升——
“三枢”就是嘉兴专业型航空货运枢纽、嘉兴海河联运枢纽、嘉兴南站铁路枢纽,以“三枢”为核心牵引,推动临空、临港、高铁产业集聚发展。
“四网”就是内畅外联的公路网、多向辐射的铁路网、通江达海的水运网、链接全球的航空网,打造“四网融合”的高效综合交通运行体系。
“六向”就是构建完善嘉沪、嘉苏、嘉湖、嘉杭、嘉(绍)甬舟、海上等六大对外辐射通道。
“多点”就是依托嘉兴客货运场站等核心节点,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交通物流枢纽经济融合发展节点,构建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运转高效、服务优质的多层次综合枢纽体系,深化各级枢纽与重要城市功能组团的互联互通。
在规划的指引下,“嘉兴联运枢纽建设重大项目清单”共罗列了47个项目,其中铁路类13个、公路类16个、航道类9个、航空类2个、枢纽场站类7个,总投资约3686亿元。
按照计划,到2027年,嘉兴将基本建成“公铁水空”联运枢纽,“三枢四网六向多点”总体格局基本成形,综合交通线网面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突破280公里,嘉兴港海河联运量、集装箱海河联运量分别突破4500万吨、160万标箱,枢纽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到2035年,嘉兴将全面建成一体协同、现代高效、特色鲜明的“公铁水空”联运枢纽,嘉兴专业型航空货运枢纽和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地位更加巩固,海河、海铁、空铁、路空联运齐头并进。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经吹响。今日之嘉兴,正从长三角的“地理中心”转型为“枢纽中心”。“未来,嘉兴将继续坚持‘大干交通、干大交通、快干交通’,早日让‘公铁水空’联运枢纽成为现实。”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