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

首页>地方频道>金华>要闻

顶流牧场,养猪更养流量 且看金华两头乌变“网红”

  原标题:畜牧业土特产如何活得更好,且看金华两头乌变“网红”——

  顶流牧场,养猪更养流量

  暑期,亲子游旺季,金华市婺城区的一家“养猪场”火了。

  日最高客流量达1.2万人次,这般盛况不仅养猪界绝无仅有,就连许多游乐园都自愧不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还有全国各地的养殖大户和来自美国、葡萄牙、泰国、法国等国的交流考察团。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近一年来,有200多对新人选择来这里办婚宴。

  一家“养猪场”凭啥如此“出圈”?走进这家金华熊猫猪猪两头乌国际牧场亲自体验后,记者发现它确实红得有道理——

  熊猫猪猪牧场是一个集金华两头乌智慧养殖、肉制品研发销售、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三产融合新型生态牧场。占地1200亩的欧式建筑群被连片茶田、竹林和草坪环绕;漫步其间,卡通“猪小乌”、仿真“皇冠猪”两大IP元素随处可见,还有玩偶、文具等百余款周边产品。

  物联网智能环控、AI精准饲喂——住着3000多头两头乌的5G无人猪场,更是打破了人们对于养殖业的传统认知。这么多两头乌聚居,游客却闻不到异味。原来,这里采用了一套高效的生态循环绿色养殖方式:猪的排泄物制成有机肥用于茶园养护,猪舍采用先进的新风系统和自动刮粪系统等智能设备,实现清洁养殖。

  既可爱又清爽,熊猫猪猪的抓人气质格外“出片”,游客们乐于在社交软件上分享美照、游记,这些免费宣传,让“顶流”牧场声名愈盛。“它自‘出生’,就是自带流量的。”牧场总设计、熊猫猪猪两头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建军说,设计之初,就从摄影师的视角挖掘、设计了200余个打卡点。

  去年,熊猫猪猪总营收1亿元,其中旅游收入3000万元,鲜肉收入3200万元,各类加工肉制品3800万元。

  这不是沈建军的第一个作品。这名金华本地“猪老板”做过兽医、办过饲料厂;30岁前走遍了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各式精致农业、农旅融合典型案例。养猪,他起步不算早,但一开始就与众不同。8年前,主打生态循环的“美保龙”种猪场就凭“毫无异味”“能喝着咖啡选种猪”等特色,一举成为浙江畜牧业转型升级标杆。

  为什么还要再造一座熊猫猪猪?沈建军醉翁之意不在酒:牧场不过是一扇窗,复兴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金华两头乌,实现产业振兴,才是真正的蓝海。

  牧场核心游览区块的“两头乌猪博物馆”,记录了两头乌产业的变迁。和许多中国土猪品种一样,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两头乌因生长速度慢、养殖时间长、饲养成本高等问题,遭“洋猪”市场冲击。国内土猪肉市场份额已从昔日超90%收缩至不足2%,养殖量剧减,不少品种消失。

  如今年轻一辈很多“吃过猪肉却没见过猪跑”,熊猫猪猪选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拉近金华两头乌这种皮薄骨细、具有顶级肉质的中国土猪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走过数百只皇冠猪环绕的“时空隧道”,摸摸铺满墙面的“猪屁股”听辨不同年龄的猪叫声,了解“两头乌妈妈一辈子可以生多少只小猪”……再参观养殖区域、体验游艺设施、品尝两头乌炒饭。牧场的游览动线, 安排得明明白白。

  “有消费才有市场。爱上两头乌的‘吃货’多了,养殖两头乌的人就多了,它的命运才能真正扭转。”沈建军说。

  这座“顶流”牧场集聚的“流量”,正向二产、一产流动:15元一根的两头乌纯肉烤肠,牧场高峰期每天能卖掉两万根;在牧场商店、线下专卖店和线上多平台,熊猫猪猪的食品开发团队陆续推出开袋即食的真空小包装火腿丝、两头乌酥饼、罐装猪肉酱等深加工产品。

  金华两头乌的产业复兴也初现成效。数据显示,2023年,金华两头乌出栏数达6.7万头,比上年增长53%。

  熊猫猪猪火了,荣昌猪、太湖猪、宁乡猪都“坐不住了”,各地土畜团纷纷来牧场“取经”,就连内蒙牛、山西牛、清远鸡也“跨界”来学习熊猫猪猪的运营模式。

  但在沈建军眼中,两头乌的价值开发才刚刚起步。“国际市场上流行生吃火腿,而金华火腿盐分较高,大多用来煲汤、提鲜,还没能成为‘主角’。”他的“如意算盘”打得噼啪响——下半年要前往西班牙,考察这只“腿”的加工工艺、加工设备、产业运营模式,打开更大市场。

  熊猫猪猪的三产融合版图也将进一步延伸。毗邻现有地块,二期建设已启动,除了主题酒店,制作生食火腿的观光工厂也已提上议程。从养殖到加工再到产品销售,牧场观光串起整条产业链,要让一只土猪的价值最大化。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025-84707368,广告合作:025-84708755。
551
收藏
分享